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政协委员沈莹呼吁建立上海儿童动物园

2022-01-21 15:4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在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将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推动新中考改革平稳落地,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此,政协委员沈莹呼吁在上海建立全国首个专门面向3-14岁孩子的“儿童动物园”。

沈莹说,建立“儿童动物园”。一是让城市孩子能更直观地了解平时耳熟能详的一些动物,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家禽、家畜、昆虫鱼鸟、两栖动物。二是在“儿童动物园”中设立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陪伴,可以饲养,为“双减”后的孩子提供一个在自然中动物中学习接触的场所和基地,并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如在儿童动物园的生物选择:应以“小”动物为主,一是以普通的可家养、圈养的家禽、家畜、小宠为主,如鸡鸭牛马、猫狗兔猪、鱼鸟昆虫等,不涉及保护名录上的生物;二是以小体型的动物为主,选择相较于普通儿童身高、体型更小的物种,以及大型动物的幼崽阶段都可以在儿童动物园进行饲养。

同时,可深度接触动物:除了可以零距离观察、辨认和欣赏动物的外形、特色、习性,了解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特点,还可以让孩子看到动物的孕育、出生、不同阶段成长的整个过程,让孩子可以触摸和拥抱小动物,并参与到孵化、生产、饲养、清理、训练和治疗,甚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真正知道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小马是怎么吃草的,启发儿童的爱心、责任心,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领养回家一段时间,或者在动物园较长时间段体验观察和动手陪伴。当然,这些“小动物”不具有野生动物的凶猛性、危害性,只要在专业饲养员的监管下,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放心地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

此外,儿童动物园应开设科普课程:应以“小”知识点和常识性知识为主,通过动画片介绍、趣味问答、人偶剧、课本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与互动性、乐趣性,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打造成为科普教育基地,作为校园自然科学课程的延伸,以近距离接触动物的实践课程充实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上海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建立专业、规范的儿童动物园,有助于城市儿童亲近自然,与动物建立友谊,拥有对另一种生命的需求的敏感度,并且在儿童动物园有更多的机会练习社交行为,培养孩子宽容责任感的性格,同时参与小动物的饲养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发挥想象力。”沈莹说,儿童动物园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儿童对于大自然的亲近感,辅助城市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儿童从小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对于整个城市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儿童动物园以儿童为定向受众,教育科普为抓手,建立全国第一个面向3-14岁儿童的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完备、设施布局更均衡、空间品质更优化、资源配置更合理、服务供给更精准、社会主体更活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上海儿童友好城市样本。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