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的防范、节假日大客流的保障……如何对城市运行中的“细枝末节”最好主动监测,从而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在前面?上海正在进行一项全新的尝试。
5月11日,在2021《民生访谈》直播节目现场,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主任徐惠丽透露,国内首个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即将正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通过数字体征在系统中的呈现,未来,不仅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测城市运行城市中的大小事,还能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并提前处置。
目前,上海市城运中心已在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础上,整合1182个信息系统,支撑“一网统管”归集的公共数据已超过390亿条。
“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城市生命体征理解为,生态环境、车流人流物流,包括信息流、资金流、能源流,以及市民生活、民生、政务服务等,这些就像是城市实时的呼吸脉搏、体温。”徐惠丽介绍,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作为主动发现的手段,有助于更好研判城市运行的趋势和规律,及时帮助发现潜在风险,助推城市管理。
徐惠丽介绍,去年,上海城运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通过对20个委办部门和40个的调研,目前,此次数字体征系统已确定32个类别,1000多项指标作为初步的上海城市体征系统的结构进行上线运行。
通过物联设备前端感知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把超大城市细化到每个神经元,并将形成的数字体征体系具像化,以起到对城市生命体24小时×365天的无间断智慧“体检”。
徐惠丽介绍,与以往管理相比,新系统具有多维、多元、多态的特点。以针对花博会的特别保障为例,该系统运用了多态方法来以多维的数据进行管理,再之上海量智能算法的支撑,就把数字体征体系支撑起来了。
“数字体征体系推出以后,我们特别希望让数据守‘沪’,让城市更有温度。”徐惠丽说,希望通过实时鲜活的数据感知,对城市痛点和难点的分析,以及广大市民的建议,让城市管理更加符合市民的生活需求。(薛宁薇、柏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