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鲍筱兰上海摄影报道 “谋定快动,比学赶超,建设一座比现在的城市更美、比现在的城市更强、比现在的城市更宜居、有意味的、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4月9日上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介绍《奉贤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相关情况时表示。
“新城兴则奉贤新。”庄木弟表示,全面推进奉贤新城发展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我们将立足“四个放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今天我看世界、明天世界看我”的胸怀,落实李强书记“在‘新’字上做文章”要求,践行最现代的理念、运用最前沿的技术、发展最先进的产业、打造最宜居的环境,跨界、破圈、超越,高水平回答好奉贤新城之“新”,做到与众不同,从唯一到唯美。我们的新城建设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涛声依旧”,而是续写“春天的故事”,从过去发展末梢到未来的发展前沿。
“奉贤新城之‘新’在于:独立、无边界、遇见未见。”庄木弟介绍说,奉贤区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要求,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找准奉贤新城之“新”,“围棋式”布局、“动车式”推进,打造更多增长点、新亮点、爆发点,形成新空间、新名片、新超越。
独立:
作为百万人口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首先要功能完备,与中心城区、长三角城市群功能互补、相互赋能。打造独立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商务+居住”新模式,在产城融合中实现职住平衡,工作生活“零通勤”“零切换”。“双水源”“双电源”“双气源”,打响韧性城市品牌。
无边界:
面向全球征集新城建设的国际方案,招聘总规划师、总建筑师,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推动“物理空间、硬资源”向“数字空间、软资源”融合转变,有限资源、数字化提升、无限发展,无限资源、网络化链接、无限发展。
遇见未见:
期待未来奉贤新城的模样,更现代、更生态、更便利、更繁荣、更安全。新城将致力于解决城市病,用未来技术倒逼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车、聪明路、未来城,让未来城市的场景随处可见,成为独树一帜的突破口、试点区新样式。
奉贤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袁泉,奉贤区委常委、副区长连正华,奉贤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新城推进办主任陶建兴和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民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奉贤的城市功能重点围绕人才、市民需求来展开,需求在哪里功能就在哪里。” 袁泉介绍说,目前,奉贤新城约40万人,按照到2035年百万人口的目标,15年里奉贤新城每年平均至少要新增4万人,对城市功能配套会有很大的需求。我们也将按照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来谋划布局完备的城市功能。
连正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前期我们已经委托知名设计团队完成了新城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国际方案征集,从城市色彩、天际线、公共空间,到建筑风貌、地下空间等,进行整体设计,划定新城中心、数字江海、“南桥源”老城社区、国际青年活力社区以及东方美谷大道等五大重点区域,集聚资源、集中发力,塑造最具特色的新城亮点。
“奉贤新城规划面积虽然最小,但要做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就必须通过创新规划理念,实现紧凑混合开发。”陶建兴介绍说,一是以“轨交站点”为核心,实现集聚开发、紧凑高效。二是以“短途出行”为导向,实现职住平衡、功能混合。三是以“立体开发”为亮点,实现互联互通、功能协调。
“‘为民惠民利民’是新城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汤民表示, 2021年,新城计划推进政府投资项目134个、社会投资项目55个。加快“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东方美谷新城商务地块、国妇婴奉贤院区等续建项目建设,实现“在水一方”、言子书院、“上江南”等功能性项目年内开工,漕河泾临港科技城、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及附属小学等项目年内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