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上海新的发展动能从何处挖掘?资源配置功能如何得到更优体现?1月25日,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强化‘四大功能’,服务新发展格局”专题会议上,来自各个行业的政协委员们从行业调研和实践出发,提出了真知灼见。
“上海发展水平高、营商环境好,各类要素和平台集聚。为什么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上海存在明显的短板。 ”民建界别召集人汪胜洋委员在发言中提出了这个看法,“上海一定有新的发展动能没有被释放出来。”
汪胜洋委员说,上海一直积极打造国际化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服务了国家战略发展了自己。然而,随着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以后,形势就变化了。上海服务国内经济发展的能力显然不足。
“这对上海来说是一个新动能。”汪胜洋委员在发言中建议,上海要紧紧抓住全方位打造“大循环”中心节点的机遇,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服务,如集聚本土跨国公司第二总部落户上海,鼓励全国性论坛研讨会落户上海,鼓励本市各级国企与本土跨国公司合作重组等。
上海的产业体系建立比较早,也比较全,且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高。汪胜洋委员谈到了上海经济的这个特点。
他说,尽管很多国有企业都经过了调整优化,但是无论是汽车、装备、造船、钢铁甚至电子信息产业,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外合资留下的底子,这些产业与今天的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存在代差。建议继续优化国资流动平台,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原来上海利用国资流动平台将一些困难集团盘活资产,转化出来的资金投入到新领域,我认为这项工作可以继续推进,我们那么多的传统产业存在价值,可以为动能转换提供服务。”汪胜洋说。
去年因“我只说一分钟”,成功在专题会议上抢到话筒的邵楠委员也提到了上海国企多的特点。
“有人说国企多是创业劣势,我却觉得,这是上海在双创过程中重要的优势。”邵楠在会上讲了闵行区国企与创新创业企业的助力故事。
"闵行区利用国企多的优势,建立国企科研项目对外招标平台,定期发放需求,降低投标企业注册资本金门槛,鼓励创业型企业参与招投标,为创业企业“背书”,助力小企业成长。鼓励创新创业,如果国企不行动,只靠小微企业动,就成了空话。闵行区的例子就是正面典范。"邵楠委员 说。
邵楠委员本职工作是从事天使投资。他的发言主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做大做强天使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邵楠委员认为,上海要提升营商环境、做强“五型经济”,少不了资本的助力。而从现有的情况看,上海的政府引导基金有着进一步放开的空间,建议对投资类企业的注册实施分类监管,“让靠谱的投资人专心做好主业。”
邵楠委员的“投早投小投科技”,与张云峰委员的发言不谋而合。
“说实话,外地是资金少,企业多,而我们上海是资金多、企业少。”张云峰委员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工作,在他看来,上海的资本市场很多,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只有一个,社会资本投入量不多。
张云峰委员说,现实情况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依靠资金,由于企业现金流不充裕,无抵押物,所以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纵观全球,中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社会资本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的收益回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现金红利,二是市场投资。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投资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在市场得到流动,是最好的策略。
他建议充分调研并借鉴同仁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规模,利用上海股票中心业内的优势,培育更多的科创板上市资源。同时横向拓展,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为挂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