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就会报警,街道或居委会相关人员将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
治理共享单车乱停放,无须安排专人巡查,市民用手机拍下违停照片,上传12345热线“报案”,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快速识别问题种类、自动通知对应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上周是2020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一批与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相关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上海被称为“魔都”的奥秘。恰逢上海智慧城市建设10周年,前不久上海从全球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大江东工作室通过体验周活动,真切感受到“魔都”果然魔力十足。
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海分会场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新冠疫情爆发,上海及时推出“随申码”服务,大数据赋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随申码”累计使用超过19亿次,用码人数逾4000万。
上海“随申码”应用并不局限于疫情防控,作为真实、有效的电子身份凭证,通过连接线上、线下用户场景,开启用户海量数据的综合应用,还能为市民办理政务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活动等,提供权威、个性、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
现在,不少上海市民出门不带钱包不带证,电子支付很方便,还能直接用手机“亮证”。
市民王女士上周加班太晚,回家不便,就到公司附近的全季酒店开房休息。没带身份证怎么办?用“随申办”亮证功能就成,免了取证件的奔波之苦。前几天,她开车不小心误入公交车道,被交警拦下,要求出示证件,她也是用手机亮证,直接被开罚单,她扫了单子上的二维码缴了罚款。“确实方便,”王女士也赶紧补充,“当然还是不要违章啊!”
2018年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提出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建设任务。一个多月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揭牌成立,不断加强数据整合和应用,为“一网通办”和智慧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一网通办”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
目前,上海“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达2341个,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达6000多万件;移动端“随申办”平均月活超1000万。联合国将上海“一网通办”经验作为经典案例,写入了《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2019年,上海着力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设立了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并投入运作,统筹推进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该系统已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气象、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依托88万个“神经元”,形成“防汛应急处置”“客流监测分析”“套牌车核查”等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一大亮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而数字化,就是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关键词。
在线新经济成创新发展新动力
很多市民曾抱怨早餐“没时间”“选择少”,抗疫则催生了无接触消费需求,上海适时出现升级版“早餐工程”新业态——用户在手机上提前远程下单,到自提柜扫码取餐,整个数字化履约两分钟内完成。这套由盒小马设计研发的数字化订单管理体系,实现了线下客流线上化,为消除早高峰早餐排队现象提供了智慧化解决方案。自提柜的早高峰周转率很高,每柜每单平均用时仅130秒。基于用户反馈,快速沉淀了40多种新鲜现做的产品,早餐选择更丰富了。
防疫和经济发展如何双赢?4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将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12个领域作为新经济发展重点,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聚焦发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前9个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4%。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点甜农业在上海市经信委、市农委指导下,依托农业自动驾驶、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完全由机器代替人,解决了劳动力断层问题,也催动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型到“知天而作”。
农业生产探索全流程智能化
上海市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在“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一年半,方便了百姓办事,优化了营商环境。市民可以在线获取个人印章,在手机端、网页端轻轻一点,就能轻松办理200多项政务业务;企业可用“法人一证通”等方式在线申请印章,新成立企业则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申领。由于办公效率高、管理成本小、审批流程快、用章风险低、用户体验佳,电子印章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求职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徐先生,面试通过,接到公司发来的加盖人事电子章的录用通知,他通过手机签署了电子劳动合同,方便地办理了入职手续。上班后,到政府网站办事,提交电子资料加盖电子印章即可完成。他发现,商务洽谈成功,也能通过电子印章签署合同,无需纸质签约来回快递,“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医食住行”处处见聪明才智
年初,无需接触、信息可追溯的二维码物联网智能门禁,成为城市防疫管理的全新入口。
“之前,小区门口需要保安、志愿者日夜坚守,核对居民出入证,但临时纸质出入证常常有人忘带、遗失,还可能信息失实。”一名社区人员称,二维码登记方式,大大缓解了社区防疫人员工作压力。
二维码物联网门禁和随申码结合,高效、精确、易于使用,上海16个区县有几千个社区采用该系统,无缝对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平台。数据赋能城市社区综合治理,成为上海城市大脑最为活跃的神经元。
作为上海最大规模商场,南翔印象城开业以来人流量一直很大,停车一位难求。他们结合百度地图推出智能商场系统,为用户提供室内外一体化导航能力,顾客到达商场,通过用户画像结合百度人工智能算法能力,被精准引导到空闲车位。这套系统的线上高精准室内地图,方便顾客查看店铺位置,通过AR步行导航前往目的地;还可为顾客提供自动记录停车位置和反向寻车功能,帮助快速找到车辆,也提升了停车场周转率。
120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重要一环。过去,急救车往往与医院通信不便、调度效率不高、急救手段单一,而急救信息也无法存储调用。如今,患者一上急救车,随车医生可利用5G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验血、心电图、超声等一系列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医学影像、病情记录、车内和车前高清视频图像、车辆位置等信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医院侧的“应急医疗保障平台”。院内医生可实时了解相关情况,通过车载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指导随车医生进行抢救,快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前手术准备,有效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病人争取更多生存和康复机会。
上海新的120急救车配置5G医疗设备
2020年,上海全力推进智慧电梯平台建设,约4万台电梯配备了各种形式的远程监测装置,其中1.05万台完成与智慧电梯平台的实时交互数据;平台累计监测到各类电梯故障约121万次,包括困人事件5977起。通过远程监测自动识别的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均时间,缩短至7分钟左右。
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跳是什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认为,未来城市应演进成为一体化协同、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可进化的有机体、生命体;不仅有脑,还要有眼、手、脉、心脏等整个一体化协同的智能体系,驱动治理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实现治理更智慧、经济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迈向“十四五”的上海,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将给城市增添更新、更多、更诱人的魔力,“魔都”市民也将享受更美妙、更聪明的数字化生活……(沈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