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进博会已经闭幕十多天,但在进博会举办地,上海不少行业从业者眼中,这场全球盛会并没有戛然而止。
“我们正在消化吸收进博会上的所见所闻,分析哪些世界最新技术可以启发思路、推动产品升级。”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技术部产品线项目经理王国亮说。这几天,风电集团刚刚完成科创板IPO,又逢年底装机潮,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候,企业既分秒必争,又不偏废对未来的“潜心思考”。
特殊时期举办的本届进博会,成交金额和来自上海的意向订单均超往届,然而对上海来说,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却不止于贸易投资。在这个宝贵的国际交流平台上,上海企业抢抓机遇,学习对标、取长补短,通过与全球技术盟友沟通交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创新引擎。
“整个装备馆,都是我们学习的‘图书馆’”
本届进博会专业观众中,两家上海企业的身影分外醒目——上汽集团和上海电气作为沪上制造业龙头,分别组织了五六百名员工前往现场观展,成为会场中规模最大的两个“观展团”。
两大集团上千人的学习队伍中,有经管人员、技术骨干、产品经理,也有采购负责人等。人数虽多,馆内却看不到“大部队”:都是数人一组,小组合作、目标明确,前期做足功课,往展馆里一扎就是两三天。
王国亮就是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进博学习小分队”的一员,他负责产品整体开发,另3名同事则来自工艺、机械和电气设计的细分技术领域。“一台大型风机,有上百家零部件供应商,每个环节的技术都在更新迭代,所以整个装备馆,都是我们活生生的‘图书馆’。”王国亮说。
展馆里的“巨无霸”龙门机床最吸引眼球,在专业人士眼中,它们绝不只是“大”——目前国内很多设备核心部件,还主要来自进口,关键就是在于其背后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差距。
“如今中国市场需求快速上升,海外产能有限,一些新的国产化已经开始,国外企业也乐于与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王国亮说。
风电小分队视线中,除了“巨无霸”,还有最为袖珍的芯片。“我们看到欧姆龙的机器人打乒乓球,虽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现在它已经可以来回对攻,这意味着运动控制算法再度进化。”王国亮说,芯片是如今大型装备运维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风机的“心脏”虽然不需要达到“能打乒乓球”的程度,但进博会上此类产品和技术,却为企业带来了技术进化的方向。
去年8月,工信部领导在上海电气考察时,曾问及:“对标西门子,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哪些是你们所长、哪些是对方所长?”
“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分析研究这个问题,通过进博会上的学习对标,进一步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我们来说,越是清楚地看到差距,越是能找准创新的发力点,越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上海电气集团负责人表示。
年轻人才强化创新意识的“第一课”
本届进博会开幕时,上海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有感而发,发布了一则微博,讲述了企业和进博会举办地的故事。
2015年沈晖离开跨国车企开始创业,威马汽车初创时办公地就选在了国家会展中心A座办公楼。当时四叶草刚刚竣工,还是“人迹罕至”的所在。
因为人少路直,许多汽车厂家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新车拿来路试,一度成了一个国内外品牌云集的“试车场”。站在办公室窗口往下看,沈晖和同事们经常猜测下面是“谁家的什么车”。“当时我们只有几台开发中的‘骡车’(测试车的业内俗称),还买回几台竞品车拿来对标,进口特斯拉也买过。”沈晖说。
进博会开起来之后,四叶草附近自然不合适“路试”了,但一个全球科技创新的大舞台,来到了家门口。
“以四叶草为家的这几年里,因为近水楼台的优势,我们从发展之初就形成强烈的对标全球意识。”沈晖表示,进博会为海外企业在中国发展提供绿色通道的同时,它的市场聚集效应,也为上海乃至全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和机遇。”
沈晖和他的同事们眼中,每一届进博会上,最亮眼的明星都是那些全球科技巨头。“我们一直在竭力扩宽视野,吸收和学习全球先进的硬科技,并通过自主创新,不断追赶,形成核心竞争力。”
本届进博会,沈晖特别关注连续三年参展的奔驰汽车,今年奔驰带来了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卡车,还将AVP(自主泊车系统)搭载在奔驰新S级轿车上。 沈晖介绍,今年1至10月,威马汽车销量接近1.7万辆,已从创业初期的学习阶段,成长为自生产阶段,明年也计划量产搭载可自主学习的AVP系统车型。“与奔驰新S级的百万元定价区间不同,我们更想让普通用户体验到全球最新的技术,让硬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
威马的故事诠释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两年三届全球盛会,影响力绝不止在四叶草的有限空间之内,潜移默化间,对标全球、开放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深印刻在众多上海企业的发展轨迹之中。去进博会看一看,学一学,也成为上海企业更新理念、谋划未来的“年度大事”。
今年进博会上,有上海企业专门派出新招的管培生报名观展,让进博平台成为年轻人才强化创新意识的“第一课”;有筹划成立全新品牌的上海企业,让“拓荒团队”先去进博会学习,拓宽创新视野;有众多在进博会与展商签约采购的上海企业,不止“买买买”,更注重在进口采购的过程中,推动与对方的深层技术合作,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展共同创新。
“现在我们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追随,而是从产业链、价值链出发的全球对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全面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上汽集团负责人说。
“放眼‘十四五’时期,上海发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要善用全球技术和资源。”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