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从“烂泥路”到“黄金走廊”,来看浦东援藏干部如何撸起袖子干的

2020-10-23 09:55     浦东发布

1

站在西藏江孜县索盖村村口,一条宽近6米、延伸到村内的硬化道路,伴着绵延而来的小水渠,以及路两边的格桑花展现在眼前。如果不是沿路藏族建筑的“提醒”,总让人有一种穿越到江南水乡的错觉。已在村里工作6年的村支部书记普顿珠对村里的老路印象十分深刻,雨天一脚下去总会被黏住,村民们苦不堪言。要想在短时间里解决路的问题,进而激活村经济潜力,在浦东新区未援建之前,这乡村“烂泥路”比“通天路”还难走。

西藏江孜县年堆乡索盖村,位于349国道旁,距县城 5.5公里,是游客途径拉萨至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江孜县、日喀则市的“黄金走廊”。如此绝佳的地理位置,让浦东新区援藏干部为之一振——何不打造一个边境小康示范村来带动农牧民奔小康?

2019年下半年开始,浦东新区援藏干部通过投入援藏项目资金,用于该村小康示范村项目一期建设,道路照明、环境绿化、给排水以及这条昔日“烂泥路”等基础设施得以跨级升格,并直通到了每家每户。

做工程十多年的次仁,在这次一期项目建设中承接了自己村里15栋房屋外立面修整粉刷和宅路铺设、水渠建设,短短2个月不到进账近2万元。在不大的索盖村,像次仁这样的小规模施工队有15个,上海援藏项目进入后,充分挖掘村自有劳动力以自给自足,先后雇佣本村农牧民1150人次,调集农牧民机械近95台,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近26万余元。

索盖村又在浦东新区援藏干部搭建的基础设施平台上,引进旅行社,推出以藏族歌舞、特色饮食、人文环境为主的旅游文化路线,村民在享受提高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同时,带动产业兴旺,使生活逐步富裕起来。除了基础配套设施外,援藏项目培育下的首期309亩有机青稞、高原蜂蜜产业,以氆氇、卡垫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创收效益也已开始显现,项目实施以来帮助产业增收约32万元。

为使“黄金走廊”辐射效益可持续,江孜小组需要创新方法、转变思路,用党建“大圈”环套民生“小圈”,深化智力援藏内涵。2020年4月,浦东新区援藏干部指导县总工会成立西藏第一个农牧民党员服务队,开展农村物业服务试点。2020年6月,创新创立了以江孜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一协会两中心”建设,打通大学生与农牧民两类群体就创业通道。自6月底试运行以来,组织订单销售蔬菜40余万元,协助办理合作社相关事宜28家,接待咨询56家,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8家,帮助大学生就业30人。

2020年浦东新区援藏干部共新建包括红河谷现代农业园区三期项目、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县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项目等援建项目13个,目前均已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前完成交付使用,整个项目实施期间带动农牧民增收近290万元,年底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近60个。

浦东新区援藏干部在下一步民生项目设计中,将继续以索盖村为模板,增强周边产业配套托底力度,让“黄金走廊”成为江孜百姓的幸福路。

【责编:倪珺】
原标题:从“烂泥路”到“黄金走廊”,来看浦东援藏干部如何撸起袖子干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