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市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2020-09-09 10:41     解放日报

郑军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疫情期间,他带领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农历大年三十紧急驰援武汉。他穿过“百家衣”,戴过“百家罩”,拯救过最危重病患,成功实施了“五四三二一零”工程,建立了适合武汉的“上海救治”、科学专业的“上海防护”、精益求精的“上海精神”、超前一步的“上海研究”、一脉相传的“上海人文”等“五个上海模式”。他把“上海模式”带到了武汉,又把“武汉抗疫精神”带回了上海。荣获“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等称号。

王振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他长期从事心理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临床与基础研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线,作为医护人员的守护者,为新冠肺炎患者和来自全国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心理援助。他所在的国家心理医疗队第一批抵达、最后一支撤离。面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创伤,他始终坚持“以心救心”,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重拾了信心、重建了希望。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钟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他不惧危险、直面疫情,作为上海市第一位逆行武汉的医疗人员,火速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对危重患者进行有创或无创的呼吸机治疗,对病情最严重的患者进行ECMO治疗,尽最大努力挽救了许多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作为最早一批认识并提出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治疗难点的专家,他根据实际诊治情况,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王春灵(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作为一位有着32年工作经历的护理人,在战疫打响、医院召唤、人民需要时,她第一时间赶赴武汉抗击疫情前线。面对看不见的病毒和难以预知的风险,她探索整建制病房接管中的三级护理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调配、重点培训、激励支持,病区的管理很快步入正轨;她提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加强医护人员合作,实现重症护士主动观察意识、主导性方案选择。荣获“复旦大学优秀护理论文交流会”二等奖等荣誉。

马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在历次重大事件应急处置中,他都不惧危险、挺身而出。作为赴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和临时党支部书记,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和大型移动医疗救援车紧急奔赴武汉,加入武昌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他牵头组织制定武昌方舱医院的院感流程,通过多医院、多学科协调整合,使武昌方舱医院实现最早投入使用、最早在患者中成立临时党委、最早有患者出院、最后一个休舱等一系列武汉方舱之“最”。荣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李圣青(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驰援武汉期间,她和同事们专门收治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身处“重症病房当中的重症病房”,她和团队探索出关口前移、多学科协作、精细化管理“三大新冠肺炎救治法宝”,对每一个危重症病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创下首例气管插管,首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置入术、首例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首例ECMO撤机、首例气管插管拔管等数项“首例”纪录。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陈尔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作为急诊与危重病领域的临床专家和身经百战的公共卫生事业战士,他第一时间加强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制定并持续更新新冠肺炎诊疗流程,最短时间内实现发热门诊“六不出门”的管理要求。作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白衣勇士,他带领团队全面接管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和两个重症病区,将上海的高标准及急危重病救治的高效管理融入抗疫工作。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陈德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专家,他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组建重症病房、优化就诊空间、精准分类收治,积极开展床旁超声监测、纤维支气管镜、ECMO等重症监测和治疗技术,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他发挥重症医学专业特长,指导基层医院开展重症患者救治,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促进重症患者救治同质化,实现救治水平整体提高。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戴 倩(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师

上海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她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在重症医学病区负责临床护理工作,并坚决请求进入最危险的ICU战疫小分队。她熟练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护理、呼吸机等技术,帮助新冠肺炎患者恢复健康。遇到高风险操作,她总是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用过硬的技术能力冷静应对,展现了一名90后青年人的勇气与魄力。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组织考察成为雷神山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第一批火线入党的90后青年护士。

刘立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二科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他主动加入“逆行者”的团队,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投入定点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工作。他不惧苦累,当好细心人,全力做好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他无微不至,当好贴心人,每天关心队员们的饮食和生活需求;他锤炼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援鄂期间火线入党,成为“抗疫”一线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员。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五届左英护理奖”等荣誉。

王振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作为上海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他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使用中药汤药口服、灌肠等方法,综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促进患者康复;他注重分析总结中医辨证诊治规律,为“上海经验”积极贡献中医智慧;他将中西医结合的“上海经验”带到武汉,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功法,打好中医组合拳,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他担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重任,夜以继日地与高级专家团队研究上海的防控工作,牵头制定“上海临床救治攻关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对超大型城市救治的特点与救治研究成果提出卓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他在国际上率先介绍中国超大型城市防控输入性新冠病毒的经验,为国际提供中国的成功防控策略。他还建立新冠病毒流行下中国综合性医院快速诊断与鉴定系统,真正做到将“上海方案写在每一位病人的身上”。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锋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他当好抗疫最前线的“先锋军”,通过“呼吸机”、CRRT等救治手段,率先采用ECMO“人工肺”技术实施抢救,为患者在生命线上争分夺秒。他当好临时党支部的“领头人”,带领全市各路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他当好应急一线的“管理员”,对进入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大量个人防护培训,制定各种感控流程,让医务人员学会“保护自己”。

曾 玫(女,回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她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接诊了上海市首例新冠肺炎患儿,精心照护患儿,被誉为上海儿科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的定海神针。作为感染性疾病专家,她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关爱的情怀,为患儿制定了精简而适用的治疗方案。她不辱使命,抗疫前线火线入党,成为上海市首批“火线入党”人员之一。荣获“2017-2018年度合理用药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

胡必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高级别专家核心成员,他优化推进抗新冠病毒治疗方案,有效阻止新冠肺炎重症化,降低病死率。他发现副鼻窦是新冠患者病毒核酸不能阴转的重要原因,并及时创新方法,解决了部分患者呼吸道排毒时间过长、医疗花费增加等难题。同时,他严格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指征,确保上海市核酸复阳率和返院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荣获“中国医院感染管理杰出贡献者”等称号。

李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作为新冠肺炎上海市医疗专家组ECMO团队负责人,疫情期间,他赶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A3隔离病房重症ICU,参与救治上海市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为合理高效地应用ECMO相关医疗资源,他主导建立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ECMO救治硬件支持体系;为保证ECMO技术临床管理的规范性和方法一致性,他带领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医疗专家团队ECMO专家组,迅速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冠肺炎ECMO救治规范。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瞿洪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从医30年的重症老兵,他带领瑞金医院医护团队驻扎在抗疫最前沿,并发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倡议。他一次次带队冲进负压病房,处理突发状况,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任住院医师”。他组建巡查小分队,轮流安排部分医生在病房内24小时不间断观察病人,部分医生在清洁区协助临床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率。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称号。

皋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带领医护精锐奔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展救治工作,通过实施VV-ECMO等办法,为上海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取得胜利提供坚强的保障。身为知名的重症专家,他在救治过程中做出多个创新尝试,首创使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系统监测患者的呼吸;实施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第一个主张采用全系列凝血指标指导ECMO患者抗凝治疗等,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颖川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疼痛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疼痛科党支部书记。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他临危受命,白衣执甲,带队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率先进入隔离舱监护病房。他时刻守护、分秒必争,在隔离舱里率先实施ECMO辅助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措施,为极危重患者迅速建立高质量ECMO,在病房里上演“生死时速”,使患者快速转危为安。在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没有发生过院内耐药菌感染。荣获中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张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委员、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党委委员、内科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中医师,他积极建立上海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有力促进上海市中医药抗疫工作;在上海市第一个进入新冠肺炎隔离负压病房会诊、第一个进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查房、第一个进入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会诊;运用中药参与治疗上海首例儿童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效提高中医药救治能力,为重症患者解难题,让境外患者感受中医的疗效。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李若明

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副主任。作为SARS疫情防控的亲历者,他主动请缨,在12小时内迅速集结起一支由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应急队伍,参与筹建徐汇区第一个集中医学留验观察点。作为集中医学留验观察点的主要负责人,他带领医务工作者,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精细服务,为留观人员送去安慰与信心。他引入家庭医生“1+1+N”组团式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留观人员提供血压计、血糖仪等物品。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等称号。

李 红(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主管护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感染科主管护师。她雨夜兼程,火速驰援,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她坚守一线,共克时艰。面对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人员和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她与大家一起群策群力,通过在各个区域张贴相关防控制度、制定穿脱防护用品流程等方法,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面对病人、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她不厌其烦地做好心理疏导。荣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最美逆行者”等称号。

吴寰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主任医师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作为上海市和全国急性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中青年专家,他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当天即向市卫生健康委报送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媒体信息监测及本市防控工作建议的报告,第一时间作出疫情预警。他带领传染病防治所承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硬核”工作。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志愿医疗专家团队,他星夜奔赴伊朗,帮助疫情迅速上升的伊朗共同抗击新冠肺炎。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称号。

钱海军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作为上海公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指挥员,他践行生命至上,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新型网络犯罪,迅速组织打击。复工复产后,面对化工生产井喷式需求,他主导开通无接触式办证流程,统筹做好易制毒化学品行政审批许可,既助力化工企业复产,又守住了非法流出渠道。他依托大数据,挖掘重点地区涉疫风险人员,核查潜在被感染人员,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共青团上海市公安局委员会“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胡军华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沪昆高速公安检查站站长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沪昆高速公安检查站站长。作为一名抗疫老兵,他奋战一线,严格把关“防护墙”,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担负起指挥、调度等职责,抓牢防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创新举措,率先恢复道口智能查控等级,并探索无人机远程疏导拥堵车辆、动态调整健康扫码点、增设临时厕所和劝返临时车道、实施“后备箱查验法”和“客车司机乘客口述校验法”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了查控效率,恢复了部分道路通行能力。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王昊君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治安支队副科长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治安支队副科长。围绕道口盘查、社区排查等重点工作,他研究制定30余份工作方案与业务流程,覆盖整个浦东新区社会面;会同各工作组形成“及时实地踏勘、及时科学布岗、及时指导协调、及时信息互通”的工作闭环,筑牢“阵地守护网”;通过及时汇总每日基层工作情况,细化研究并出台密切接触人员转运、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等工作流程,不仅为基层处置工作提供支撑,也为公安内部自身防护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荣获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三等功等荣誉。

杨强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二十四大队大队长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二十四大队大队长。作为一名在交通执法一线工作23年的基层执法人员,他无惧风险,第一时间奔赴道口一线。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他始终带领队员们坚守岗位、毫不松懈,严格执行“逢车必检、人人过查”。他始终坚持“越是严和紧,越要细和暖”的工作原则,在每一次检查中用耐心和细心展现疫情防控的上海城市温度。他积极与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协调,确保现场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荣获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姚华锋

上海环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经理

上海环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经理。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投入一线,承担了上海中心城区“居家医学隔离户和集中观察点生活垃圾”的应急处置任务,确保了静安、黄浦等10个区涉疫生活垃圾的科学安全处置。在涉疫生活垃圾实际处置过程中,他深入现场,优化操作流程,创新建立“五定”工作法,确保处置安全、快速、有序。他利用厂内污水处理专用的杀菌剂,找出适合涉疫生活垃圾车辆、场地消毒所需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节约用水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邵俊斌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勤于钻研精于实践,在数次重大疫情暴发之际,率先开发了快速检测产品,在全球范围彰显民族企业力量。他凭借过硬的经验和技术,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使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诊断落到实处,为推进科学防控与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对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序列分析,快速研制出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并通过WHO认证,列入应急使用清单。他为武汉提供了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有力提升了武汉的监测能力。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

王卫民

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防疫物资市场货源告急的情况下,他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改建防疫物资生产的设备、设施,跨行转产口罩与防护服。接到上海市政府防疫物资征用指令后,他带领全体职工,仅用7天就改造建成隔离服生产线,15天改造建成2000平方米医用防护服洁净车间,11天改造建成第一条口罩生产线,形成50条产能规模,有效缓解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荣获“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等称号。

魏凡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记者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记者。他是最早开始关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记者之一。2019年12月30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渠道、感染风险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他第一时间探访武汉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和华南海鲜市场,拍摄了疫情初始时为数不多的现场画面,是首位实地探访华南海鲜市场、武汉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媒体记者。他还是国内首批进入定点医院重症病房的记者之一,多次挺进疫情“红区”,全方位报道武汉疫情,向国内外传达武汉、湖北保卫战的一手“战况”,展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职业风尚。

肖寒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少先队工作部二级主任科员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少先队工作部干部。作为一名“85后”青年党员,“志愿者”是他身上最重要的符号之一。疫情期间,他主动报名参加嘉定朱桥高速道口的引导测温、物资调配等志愿工作,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尽好每一份力;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加团市委直属机关党员突击队,奔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承担入境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引导工作;冒雨帮助抢运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捐赠物资更快速、更准确地送达一线。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彭 靖(女)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

曾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卫生局巡视员、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先后参与“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她老骥伏枥,全面收集各方信息,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为上海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制定“三个全覆盖”、“三个一律”等多项防控措施策略,有效发现和控制了疫情传播;指导上海市升级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策略,助力复工复产复学。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邹忠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副处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担任市政府办公厅驻前方工作组组长,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耐心细致地解答国内外各方来电咨询;协调相关部门让援建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顺利通行回沪;帮助相关企业办理绿色通道,让科研骨干等人员及时回沪,助力上海复工复产复市。他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上海温度。荣获上海市级机关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王朝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后,他率新冠肺炎病因诊断小分队驰援武汉,奋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医院,开展尸检病理研究工作,承担全部阅片工作。他严格把关尸检报告,分析新冠肺炎病例病因,深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协助建立全世界首个、当时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齐全的新冠肺炎病理样本库;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对全身各脏器影响的病理改变。荣获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十佳教师奖”等荣誉。

黄翔

上海市铁路上海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铁路上海站地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口岸组联系人,面对疫情防控和日均4.2万人次春运返程大客流叠加的双重考验,他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做好入沪旅客健康信息登记和站区安全防疫工作。面对区域内铁路、直通口岸、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等五线交汇等压力,他抓实抓细每一个区域、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旅客滞留,携手铁路上海站各方力量,共同守牢“上海陆上北大门”。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少伟

普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机动中队副中队长

上海市普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机动中队副队长。从一身城管蓝到白衣执甲,在入沪道口到隔离点,总能看到他奔波而忙碌的身影。面对陌生的病毒、隔离对象的抵触、工作人员的忐忑,他总是第一个“吃螃蟹”,与隔离对象共情,助工作人员定心,凝神聚气提高战斗力。在与病毒近距离较量过程中,他统筹调度人车力量,及时转运重点人员,为扎牢申城防疫“闭环”贡献了新时代城管力量。荣获“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等称号。

华 磊(女)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新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疫情期间,她带领志愿者队伍,上门排摸外来返沪人员情况,点对点对接33位居家隔离人员,筑牢群防群控安全防线。她创新工作方法,制定了小区“事先报备+进出审核”的无接触式快递投递模式;制作防疫路线图,对重点国家、地区来沪人群进行循环排查;建立境外回沪人员管理小组,对回沪居民进行对接。她提出的境外回沪人员“预摸排—接人—入户—日常管理”闭环流程在全市推广。荣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

李 芳(女)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针对居民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设施老旧等情况,她严格落实防疫工作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打好阻击战。她带领居委干部坚持做到“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全员到岗;第一时间发出《战“疫”倡议书》;第一时间征集志愿者组成防疫共同体;第一时间探索口罩登记“云预约”。她运用“五色”动态图分类管理,发放“彩虹出入证”,化解快递无接触配送难题。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王友农

上海吴淞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海吴淞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自2020年1月14日起,王友农坚守抗疫第一线,连续16天驻守在港口,确保了3万余名旅客、1万多名船员“零输入”“零感染”“零输出”,并推动母港邮轮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全市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他率先接收“海洋量子号”国际邮轮的非经营性停靠,让353名船员平安回国。他积极促进港口复工复产,24小时连轴转也毫无怨言。最终王友农同志因劳累过度,在战疫一线不幸牺牲。

张军萍(女)

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社区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康城是上海最大开放式社区,面对非同一般的社区疫情战,她利用“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工作格局,迅速组织起社区所有力量,给辖区居民吃下一粒“定心丸”;面对419名重点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和老弱病等特殊人员的衣食需求,她对接采购单位,以无接触方式配送,并安排物业公司做好隔离对象生活垃圾收集、消毒与清运工作。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共同筑牢疫情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沈彪

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

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面对突发疫情,他带领全体村干部筑起守好主干道路、村民组和住宅小区闭环管理和全村重点区域、场所24小时监控的三道防线。村级党组织快速组建起了一支以党员为主、超过200人的志愿防疫队伍,通过群防群治夯实了全村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他一边指挥抗疫,一边关心属地企业复工复产,他带头成立工作组实地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落实防疫要求并有序复工,3月末,村内136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邵红光

青浦区赵巷镇中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中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防疫期间,他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防控安全线。针对来沪人员陆续返回等情况,他以“客堂间”党群服务点为疫情防控工作平台,依托“1+5”、“1+10”党员联系结对网络,推进结对户信息确认、发放通行证和隔离证等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充分发挥“智慧乡村”平台作用,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流动人员,最大程度提高管控效率、遏制疫情蔓延苗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鲁华安

奉贤区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上海市奉贤区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他准确预判疫情形势,为救助对象增加血常规和胸部CT扫描两项检查,在全市救助站中最早实施了最严格的进站标准,从源头把好救助管理的防疫关;通过推行“三关三做”工作法,实现疫情期间救助对象和工作人员无一人感染、无一起事故。作为奉贤驻浦东机场T1航站楼机场小组组长,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137名入境人员的转运等任务,并倡导建立“奉贤机场防疫‘贤’锋队”,加强疫情防控宣传。荣获上海市奉贤区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汤惠琴(女)

崇明区城桥镇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城西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城西社区为城中村,疫情防控压力大。汤惠琴严格落实小区封闭式管理,确保登记、测温、健康管理、集中隔离等各项管控措施。她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辖区及卡点内检查、拦截、消毒、宣传、摸排、张贴公告、采购物资,不分昼夜坚持工作。她首创“七包干、七到位”工作法,严格细致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她积极抓好辖区内企业的复工复产,关注工作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

【责编:倪珺】
原标题:上海市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