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在上海举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上海推介会暨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启动仪式。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马双军 王聪 记者鲍筱兰 8月27日电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一周年后。今日上午,山东烟台在上海举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上海推介会暨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启动仪式。
据了解,去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总面积29.99平方公里,全部坐落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域内,其中包含中韩(烟台)产业园和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两个国家级园区。
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说,烟台片区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是补齐人才短板、增强创新优势的务实之举。
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表示,一年来,我们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制度创新全国或全省首创率超过60%,今天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烟台(上海)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是继设立中加、中韩、中俄等跨境离岸双向孵化基地之后,烟台片区推出的又一项创新举措,也是补齐人才短板、增强创新优势的务实之举。
据悉,烟台片区自去年挂牌以来,利用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一路”海上重要节点城市、中韩(烟台)产业园、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自贸试验区五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等创新载体,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科院兰化所烟台研究院、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中字头、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高端研发机构集中落户。
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局长姚光磊说,基地的启动标志着烟台片区科技异地孵化迈出关键一步,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新设的这个孵化基地位于杨浦区湾谷科技园,首期可容纳20个创业团队入驻,今天入驻的6个项目就是典型代表。作为一个集项目孵化、人才集聚、技术转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采用上海、烟台双基地模式,构建起‘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完整创业链条。”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局长姚光磊说,基地的启动标志着烟台片区科技异地孵化迈出关键一步,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严庆乐表示,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合伙人严庆乐在推介营商环境时说,烟台片区自成立以来,始终着眼于营商环境改革提升,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核心,开创了多项助力企业发展的务实项目,如设置企业开办“集成式”服务、探索跨国(境)审批服务等,实现政务服务再提速;建设中小企业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人才聚集、项目引进与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信保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
“混合储能系统产业化项目、分布式光伏系统安全保护装置项目、先进照明系统研发项目……”8月27日,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上海推介会暨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启动揭牌仪式上,首批6个离岸孵化研发项目集中亮相。该基地是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内设立的首个离岸孵化平台,也标志着自贸区烟台片区设立一周年的再次启航。
基地还将重点打造离岸孵化四大功能性平台,借力上海创新资源溢出效应,打造科技成果异地孵化平台;对接复旦、上交、浙大、南大等高校院所,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探索招才引智、借力创新、高企培育的新路径,打造专业性科技招商平台;发挥烟台、上海双基地优势,打造一体化联动服务平台。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上海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启动仪式。
烟台片区所在的烟台开发区聚集了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8家高端研发机构,累计引进合作院士20多人、国家级人才100多人。组建山东省首家国际人才集团,叫响“十全”人才服务品牌,构建起人才服务、创业、投资、安居、教育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创新人才、科创企业收获成功。
上海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是烟台片区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的首个合作共建项目,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引荐符合烟台产业发展的科研项目,吸引高端人才为烟台产业发展服务,开启了资源要素“双向开放”、产业科技“双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