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长宁区创新食品许可,打通企业发展瓶颈

2020-04-09 10:4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配餐业产生巨大影响,但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可以有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和转型发展,大大提高企业收益和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月8日,在上海长宁区政府、上海海关、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通力合作下,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市首张“一址两证”食品许可,实现了“空餐地享”。

这张许可证的颁发,也是上海长宁区政府、上海海关、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多部门寻求突破现有食品行政审批机制,探索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红线”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

据了解,地面餐食与航空餐食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主管单位不同,两者的卫生安全标准、食品加工流程、生产空间布局、食品类别都不尽相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许可、监管;但国境口岸从事食品生产(含航空配餐)的,由海关负责。东航食品原本只在机场红线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持有的是海关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如果要将产品推向机场外更加广阔的流通领域,还应取得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一址两证”,也是长宁继创新“一照多址”“一证多址”后,在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首次探索,让上海东航食品公司可以在商场超市等更广泛的市场流通销售,惠及大众。

上海市、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多次专题调研协作、实地指导研讨,让企业用最短的时间,从专营航食的企业转型成兼营“航食”和“地餐”的企业。企业的营销范围从机场内拓展到机场外,产品种类从航空配餐发展到兼营地面配餐,市场渠道从航空领域推广到了商场超市等所有食品流通领域,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东航集团表示,此次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东航集团重点打造的航空食品产业主动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从“专营航食”向“空餐+地餐”转型,为应对疫情冲击和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企业改造一项,我们审核一项”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赖树生表示,将会根据企业生产线的改造进度,随时扩大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范围,以减少企业的审批等待时间。

据悉,同一生产加工场所,既有海关部门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又有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在上海乃至全国尚属首例。为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和海关联手探索建立了食品“许可+监管”互动机制,互享“许可+监管”信息,互通“许可+监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视频”分时段动态监管,形成24小时的食品生产全程闭环管理。

“长宁区政府和两大监管部门对企业转产复工的大力支持,让企业在危机中感受到了温暖”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兰海表示,“一址两证”打通了企业的发展瓶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海航食将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和富余产能,进一步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和流程优化力度,通过经营范围扩项,让航空食品走出机场、走向地面,把快餐、半成品、冷链及冷藏产品推向市场流通领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