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这场战“疫”我们能赢

—— 奉贤区驻村指导员基层疫情防控侧记
2020-03-17 12:0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鲍筱兰 通讯员陆婷婷

微信图片_20200317103116

“最新通知,因疫情防控需要,接下来将开展地毯式入户宣传,春节假期也请大家时刻备战!”1月21日晚,庄行镇渔沥村党总支的工作群里跳出来这样一条信息。看到消息后,正在打包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的庄行镇渔沥村驻村指导员陈俊秒回:“算我一个!”

决心:妈,我春节不回来了

陈俊的父母都在无锡老家,原本一家三口打算趁着春节放假回无锡看望许久未见的两位老人。但值此特殊时刻,陈俊深知,疫情防控关乎所有村民的健康安全,工作要求高、覆盖广量大,因此他毫不犹豫留下来参加防控,和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他给父母打了电话,轻声道一声:“今年春节不回家,你们二老自己多保重。”这句轻柔的话语中,充满的是坚决。

从小年夜起,陈俊和村里的其他同志一起走村入户奔波在防控一线。他虽然是一名驻村指导员,但凡事亲力亲为,这一幕也让村里同志开展工作更有干劲、更有信心。宣传引导、发放告知单、入户走访、排查登记、代购送菜……哪里有需要、哪里人手告急,他就冲到哪里。面对入户排查、体温监测等“苦活”、“危险活”,他说的最多就是“我先来”。他相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就是一面扎根基层的旗帜,而疫情防控,是一份使命于肩的担当。

微信图片_20200317103128

为了能够好地针对返沪人员登记、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等问题,陈俊和村“两委”班子一起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些小妙招。譬如,在入户宣传、排查时,将告知书充当封条,将“隔离垃圾”张贴指示条;把横幅拉在必经之路,人员排查增设、前移动到主要道口等等……

疫情当前无“小家”,陈俊也希望,可以在春日、在阴霾褪去的蓝天下,与父母细数家长里短。

耐心:这不仅是对家人的承诺

2月6日是庄行镇浦秀村的驻村指导员盛英杰的生日,原本约定了一定抽空回家吃饭的他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向妻子和孩子道歉,并承诺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请客吃顿大餐。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出名的“怕”老婆,有事没事就把老婆、孩子挂在嘴上。可自从除夕匆匆吃了一顿年夜饭后,他便没回过家,坚持和其村干部们一起驻守在农村基层。

担任杨浦区卫健委团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教学基地副主任的盛英杰有着十几年疾控工作经验,先后参与过甲流、禽流感等疫情的防控工作。因此,在疫情爆发初期他就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在春节前的村干部防疫工作会上,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疾控工作经验向各位村干部们倾囊相授,一是要求工作人员自己做好防护工作;二是在宣传过程中避免产生恐慌,要讲科学。同时最关键一点,是要让村民们意识到疫情防控需要集体的力量,自发地向村委报告。村干部们也是认真作着记录,把这三点铭记于心。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国各地的防控力度逐渐加大,浦秀村的所有村干部都投入到防疫的工作,盛英杰又仔细地教大家如何正确穿脱口罩,识别口罩的正反面,如何在与外来人员接触中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一日疾控人、一生疾控情,盛英杰即便在驻村指导员的岗位上,却还在将疾控精神继续延续。他知道,这次的疫情防治必然是持久战、攻坚战,这样的关键时期,他必须同大家战斗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00317103125

这段时间,儿子在视频里几乎天天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想你。”盛英杰何尝不想回家,但是在去奉贤防疫的第一天,他就向妻子说过:“孩子们不正式开学!我一天不回家!”这是他对家人的承诺、也是对驻村工作、对党员身份的承诺!

用心: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我们村的总人口大概在5700人左右,但由于周边是工业园区,企业较多,因此村里的外来人口比例占到了35%。”这一席话,让庄行镇张塘村的各位村干部们感受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压力,疫情的防控工作也随即展开。

但随着疫情数据的逐日倍增,紧张而严峻的气氛始终弥漫在每个人皱紧的眉宇间。为了做好村级道路的管控,同时为辖区常住人员和车辆发放临时通行证件做好管控,张塘村的驻村指导员李佳颖结合自己审计岗位的工作经历,灵光一现。

他拿来了审计局配备的专业电脑,其中,“全国AO审计系统”正是他所需要的。审计软件是审计机关适应大数据审计环境,为审计人员配备的专业工具,既可以查账,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李佳颖召集村干部开现场会,得知村里在用、在管的人口信息数据依托的是“上海市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在查阅平台说明后,了解了系统架构、数据存储形态和导出方法,获取了涵盖本村常住人口、实有人口在内的全部数据。

靠着村里一批从春节忙碌至今的网格员们,李佳颖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响应和提供线索,摸清动态底数,如出租户数、房间数、外来人口数、湖北籍人数、留户人数、往返日期、每日返沪人数等重要数据,对1月12日之后外省市返沪的人员,做好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的填写工作,及时汇总,动态更新,一目了然。

有了这些数据后,他明确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转换成二维表的形式,新建了涵盖“重点地区人员库”、“隔离人员库”、“来沪登记人员库”、“健康状况登记库”等内容的“张塘村道口人员管控数据库”,依托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析平台,搭建“1+X”查询矩阵,编写SQL Server查询语句,筛选甄别,在判断出入人员是否为张塘村隔离对象、是否已办理过外来人口登记、是否途径重点地区、是否结束隔离期等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为核发临时通行证件提高了效率。

微信图片_20200317103122

在李佳颖每日坚守驻村的日子里,不少村民也都认识了他,不时会有人上前打招呼“最近你们都挺辛苦的”。但对于这份“苦”,李佳颖却甘之如饴,因为他相信,再苦都会熬过去。

恒心:疫情不止,战斗不息

自决定冲入疫情后方战场的那一天起,他已连续工作30多日至今未曾休息过;自2月12日村里部分道路封闭以来,他更是每天奋战到晚上八九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中。他是柘林镇的一名驻村指导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守村人。扑在农村地区防控工作一线,虽然披星戴月,面对这场疫情,他却说:疫情不止,战斗不息,听不到“集结号”,我会继续坚守阵地,绝不后退。

作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奉贤区柘林镇新寺村指导员,沈士华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与村书记一同研究防疫方案,并首当其冲,带领做好防疫守村工作。

沈士华所处的新寺村,占地5.13平方公里,共有1208户家庭,户籍人口3332人,其中,外来居住人员就有2341人,人口密集、分布散,道路分支多。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居住在村里的外来人员逐步回流,由于村庄散落的居住模式,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题”。沈士华联系到一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利用“智能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对全村处于14天隔离期内的外来返村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和监测。

防护物资的紧缺是防疫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村里物资十分紧张,沈士华自掏腰包从网上购买了不少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同时,他还主动联系朋友,对接相关资源,在他的努力下,一共筹措到2360个口罩、14件冲锋衣、50件雨衣、50双胶鞋、200副一次性医用手套、40瓶免洗消毒液。他把这些一批批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村里,极大限度地缓解了村里物资紧张的局面。

在为自己所驻的村解决防护物资问题的同时,他还想到了自己的“战友”们,当2月份那突如其来的降温还没到来的时候,他给同在奉贤区驻村的14名市派驻村指导员送去了冲锋衣,为他们带去温暖,在了解到他们被“一罩难求”的问题所困扰后,又积极联系帮助解决了1260个口罩,凝心聚力共渡难关。

在看到中医药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后,他又积极牵线搭桥,在市总工会及市卫健委的帮助下,及时将企业捐赠的4套医用超声雾化器设备及20个配套专用雾化面罩送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上海抗疫工作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上海有200名像我一样身份的指导员,他们也都始终坚守在农村基层战疫第一线,把践初心、担使命洒在了上海农村这片热土之上,虽然我们的身份特殊,但使命都一样。”沈士华说,与很多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冲在疫情最前端的医护人员相比,在专业上我们无法替代,但我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真正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落在实处是我们的职责。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