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71.2%、36.5%”这是1-7月,浙江金华婺城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的增速。这不仅仅是一组增长的数字,更是婺城给出金华“全市第一”答案,全力突围崛起发展的“极限冲刺”。
近日,在浙江金华婺城经济开发区临江工业区,浙江蓝晶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晶芯微电子”)投资近亿元的新厂房已经建成投用。千级无尘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仅需70余名工人辅助操作,即可实现年产8亿只石英晶体的生产能力。
“我们在厂房迁建过程中,就同步实施了石英晶体生产线技改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一批行业领先的生产设备,并建成动态千级洁净室,为后续申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打下基础。”蓝晶芯微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公司之所以下定决心投入大额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就是看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改后,产能至少提升了30%,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已实现1.2*1.0mm微型化石英晶体的量产能力,可满足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轻量化需求,今年生产总值有望突破上亿元。”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蓝晶芯微电子深耕石英晶体元器件领域,拥有38项专利,产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与华为、美的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
走进测试车间,公司负责人展示了正在进行性能检测的成品,“晶片虽小,却是信息传输的‘心脏’,特别是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其重要市场,依托婺城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我们也在为零跑汽车做配套。”
蓝晶芯微电子的蜕变,正是婺城推动产业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在数实融合浪潮下,企业纷纷释放出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旺盛需求,通过加大投资、强化研发,为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力。据统计,全区已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42家,智能化转型梯队日益壮大,产业“含新量”持续提升。
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投资与创新的“双轮驱动”,在产业升级加速的同时,项目建设热潮在婺城大地涌动。在飞扬智能制造平台,总投资10.2亿元的鑫科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2月投产,年产260万件新能源轻量化汽车配件,将填补区域产能缺口、延伸产业链。自2022年以来,婺城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达393.47亿元。今年以来,婺城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成功落地鸿飞机械、沃克制冷、龙鹏园林等制造业项目,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制造业投资的持续加码,成为婺城重塑发展动能的关键。数据显示,今年1-7月,婺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5%,高于全市平均2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成为主要驱动力,分别以71.2%、36.5%的增速位列全市第一,高出全市平均51.7、20.5个百分点……亮眼数据,清晰折射出婺城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婺城区委八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婺城路径,对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婺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部署。接下来,婺城区将聚焦产业链升级,以“1+1+X”特色智造体系为核心,积极招引优质项目,持续实施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推动两大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筑牢产业融合的“四梁八柱”,为加快主城崛起强基础、拓新局。(沈桦、张红星;图据婺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