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名家

韩宜珈:兜了一圈,还是文武并重的尚派最合心意

2021-05-31 14:44     青年报·青春上海

上海京剧院正在筹备纪念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120周年诞辰的系列演出。主办和演出单位是上海京剧院,牵头的是尚派传人、青年京剧演员韩宜珈。韩宜珈学习尚派艺术已经十几年了,作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尚派传人之一,韩宜珈对尚派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从她此次演出的《大登殿》选段和全本《玉堂春》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韩宜珈也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剧场,亲近京剧艺术。

选《玉堂春》是想说尚派文戏也很好看 

在6月12日、13日天蟾逸夫舞台举行的纪念尚小云先生诞辰120周年的两场演出中,上海京剧院青年优秀演员、尚小云再传弟子韩宜珈将为观众呈现她所继承的尚派艺术。

此次纪念演出,第一场是纪念演唱会,流派纷呈,除了有上海京剧院老中青艺术家陈少云、史依弘、安平、熊明霞、蓝天、杨扬、张娜等艺术家助阵献唱之外,京剧谭派传人谭孝曾、尚小云先生长孙女尚慧敏、尚派艺术家鞠小苏等也从全国各地赶来将登台献艺。韩宜珈则带来一段尚派的《大登殿》,这出戏的王宝钏近十几年来尚派演员演绎的并不多见。第二场韩宜珈选的则是全本《玉堂春》。

这些戏的选择其实也凝结了韩宜珈对尚派艺术的思考。韩宜珈对青年报记者说,人们过去常认为京剧尚派是武戏最好,比如《昭君出塞》,但其实尚派的文戏也很有味道,尚派是文武并重,这在四大流派中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此次演出,她有意选了文戏为主的《玉堂春》,就是想让观众了解尚派艺术的多面性。而且1917年尚小云先生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就是在天蟾舞台演的《玉堂春》。

掐指一算,韩宜珈宗尚派也有16年了,这么多年间她遍访名师,每天都沉浸在尚派载歌载舞的意境之中,而且越发觉得尚派艺术确实是一个博采众家之长,洒脱大方 、气韵生动 、常演常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流派。韩宜珈告诉记者,对于像尚小云先生这样开宗立派的大师来说,最欣慰之事无非是看到后人还在延续传承自己的艺术。韩宜珈告诉记者,自己能够上演尚小云先生104年前在上海演出过的《玉堂春》,也可借此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尚派传人对大师的一份致敬。

一部《汉明妃》让人豁然开朗  

出生在京剧重镇天津的韩宜珈似乎就是和京剧艺术有着不解之缘。韩宜珈的爷爷当年曾是天津中国大戏院的总经理,父亲也是天津的十大名票之一,从小看好角儿无数,浸淫在浓郁京剧氛围中的韩宜珈8岁时就到天津戏曲学校就读,成为一名优秀京剧演员,也是父亲以及众多老师的期许。天津戏校毕业,韩宜珈一心想继续深造,于是考上了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幸运的成为上海京剧院的演员。

在学校的时候,韩宜珈走的是博采众长的道路,文戏也学,武戏也学。在中国戏曲学院,韩宜珈宗的是四小名旦张君秋先生的张派,张派以文戏为主,但韩宜珈也演宋派代表作《扈家庄》《改容战父》这样的刀马旦武戏。“其实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到底是文还是武这件事是迷茫的,直到看到了一出音配像。”韩宜珈说。

那会儿韩宜珈24岁,看的是一部京剧音配像《汉明妃》,尚小云亲传弟子孙明珠的表演配像,配的是尚小云大师的原声。“这出戏把我吸引住了,尚派艺术载歌载舞、文武兼备、文戏武唱、武戏文唱,很好地结合文和武,这不正是解决了一直以来缠绕我的困惑吗?”韩宜珈不可救药地陷入了对尚派艺术的痴迷之中。并且决定要将尚派艺术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明灯。

区分流派,演最正宗的尚派  

韩宜珈是个对艺术十分执著的人。当认定了尚派之后,她就去找孙明珠。那时孙老师在央视录节目,她就径直找过去,向孙老师表明了学习尚派的决心。孙老师毫无门第之见,让韩宜珈现场唱了几句,跑了几圈圆场,走了几个翻身儿 说了一句不错,就答应教她。

后来因为要出访加拿大半年,为了不耽误韩宜珈学戏,孙明珠特意引荐了自己的师妹、尚小云先生亲传弟子周百穗来教她《昭君出塞》。周百穗老师风尘仆仆从贵州来到上海,在酷暑之中教了韩宜珈数月。韩宜珈渐渐开始对尚派艺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来韩宜珈向尚小云先生的长孙女尚慧敏老师求教,得其真传,收益颇多。

尚派艺术为什么是文武并重的呢?韩宜珈了解到尚小云先生虽是旦角名家,但他最崇拜的是大武生杨小楼,这也就可以解释,尚小云饰演的女子为什么总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干脆而又利落了。所以尚小云饰演的女子,比如十三妹、梁红玉等,都是劫富济贫的巾帼英雄,是女汉子。

初学尚派,韩宜珈最大的困难就是区分尚派和张派。众所周知,张君秋是尚小云的干儿子,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其艺术自然与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戏校学张派的韩宜珈,现在要改学尚派,关键的还是要找到尚派和张派的区别,演最正宗的尚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求索,韩宜珈渐渐入门,成为全国目前少有的青年京剧尚派演员。  

“大文化”有助于吸引青年人亲近京剧  

其实韩宜珈的身份是模糊的。她固然是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尚派的传人,但她平时爱喝十五六年的老陈皮,藏有多年的普洱,称得上是一个茶艺家。同时,她还师从收藏家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朱绍良先生,对古代书画鉴定颇有建树。

对于韩宜珈而言,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是一个大文化,各文化门类原本就是彼此相通,彼此促进,一个艺术家只有多一些爱好,多涉猎一些领域,其整体的修养才会不断得到提升。更何况,在韩宜珈看来,这对于艺术的普及是有益的。韩宜珈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人其实对京剧等艺术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只是有时认为京剧高深而不敢亲近,这时就需要京剧人努力寻找更多契合点,吸引青年人走进剧场。

之前几年韩宜珈曾尝试过在海上梨园等平台普及京剧。这时她的对于各文化门类的博爱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对青年观众讲尚派名剧《双阳公主》,韩宜珈却是从大文豪范仲淹入手,是范仲淹发掘了北宋名将狄青,而狄青后来娶了鄯善国的一位公主,即双阳公主。韩宜珈这番“绕圈子”,无非是青年人中知道双阳公主的人少,而知道范仲淹的人多,韩宜珈是在动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存储,来吸引青年人的关注。

“京剧其实是足够精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青年人走进剧场,只要走进来,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京剧。”韩宜珈说。(郦亮/文 常鑫/图)

【责编:倪珺】
原标题:韩宜珈:兜了一圈,还是文武并重的尚派最合心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