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比炎炎夏日更“热”的是全国各大高校陆续放榜,学子们翘首以盼录取通知。然而,对于浙江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金外”)的高三(1)班来说,他们的录取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因为这个班全员考上一流名校。
据悉,金外高三(1)班共34名同学,何煦、王尔芃、魏佳豪3人考入北京大学;浙大竺可桢学院、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录取5人;武汉大学录取2人……浙江大学投档线658分以上共22人;班级平均分超特控线73分;34人全部超特控线,并全员被一流名校录取。
(金外班主任王亿军(左三)与考入北大学子合影)
如此亮眼的成绩是怎么取得的?该班班主任王亿军说,在我们班亮眼的成绩背后,既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更有班级独特的学习氛围加持:
——我们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尊重、默契协作的良好氛围,任课老师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枯燥的高三课程变得五彩斑斓。
——老师们通过个性化面谈、多样化沟通方式,拉近与不同层次、不同状况学生的距离,同学们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与成长困惑,每节课下课都可以看见老师办公室里三层外三层的盛况。
——班级内的学习氛围更是可圈可点,呈现出紧张却不枯燥的良好态势。课堂上,同学们专注投入,比如课堂上引导思维交锋,一道数学题就可以讨论出多达十几种不同解法;小组讨论时常常能听到不同观点的碰撞,文理科生混班带来的多学科交叉视角优势常常展现;课下,大家又会围绕难题热烈探讨,时而为一个解题思路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因找到突破口而齐声欢呼;全班还组成互助小组,不同同学充分展现自身特长,在互助中提优补差,共同进步。
而学霸们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何煦 录取高校:北大
在高考期间,班主任鼓励没有考试任务的同学去操场散步,而不是一味在教室里复习,他的理由是:劳逸结合,高考也该放松放松,不能只盯着考试。
去年11月6日和今年1月2日两次组织同学一起观看天文现象——金星伴月,让大家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缓解高三紧张的压力。
高三也不是一天到晚呆在教室刷题,也要抬头仰望星空。
王尔芃 录取高校:北大
回顾高中三年,模拟政协社团的经历无疑是最为深刻和珍贵的篇章。这段历程不仅是一次社团活动,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与锤炼。
烈日下的运动会看台,见证了我们围坐研讨提案主题、精心设计问卷的专注;首次班级集中展示,克服了最初的紧张,锻炼了公开表达的能力;身着正装深入社区公园开展线下问卷调研,是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宝贵实践;暑假集训期间,会议室里凝结的是我们反复打磨提案、精益求精的汗水与智慧。面对提案的数易其稿、严格的字数限制、直至深夜准备界别小组讨论的辛劳,团队成员始终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这份不懈的努力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家级赛事中,我们小组凭借扎实的调研和创新的思路,勇夺最高荣誉——“最佳提案”奖。我个人亦深感荣幸,荣获“模拟政协最佳委员”和“最佳记者”称号。
模拟政协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荣誉证书上的文字。它更在于实践中培养的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责任感;在于洞察社会现象、为改善民生贡献智慧的热情;在于锻造理性思辨与有效沟通的核心素养;更在于这份并肩奋斗中凝结的、历久弥坚的团队情谊与精神传承。这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高中必修课,其价值将伴随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魏佳豪 录取高校:北大
在高三的下半学期,随着首考几门科目的落幕,自习的时间越来越多,班主任王老师便建议我去办公室自修。于是,除了语数外和生物的上课时间,其余时间我都待在办公室中进行学习,王老师甚至专门帮我设置了一个“工位”。
在办公室中,由于就坐在老师旁边,每当我有了疑问时,就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而王老师、贾老师和倪老师总是会在第一时间为我答疑解惑。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绝对是离不开自习的良好氛围和老师的不辍教诲,离不开师生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良好关系。
陈瀚喆 录取高校:复旦大学
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而过,最让人难以忘却的,莫过于在外语周《麦克白》演出中担任主持人的经历。我英语本就不好,又怯于表达,这机会理应与我无缘。然而每个班要求出两个人参加预选,阴差阳错之下,我和另一个倒霉蛋中奖了。
原本想着浑水摸鱼,走个过场,但等真的轮到我了,又想着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好好表现,有几分力出几分,是好是坏随它去吧。阴差阳错之下,我竟然被选上了!别说我自己,甚至连我的老师都不敢相信。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英语在班里吊车尾的会当上外语周晚会的主持人呢?所以,我的搭档陪我练了一遍又一遍,从发音到节奏、气势,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进步。
虽说最后的表演并非完美无瑕,但能有这样一次经历就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我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对英语学习也有了更深的兴趣。
所以说,在金外,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体艺科技节、外语周、元旦晚会等等各类活动,让我们的高中生活不是索然无味的刷题周期,而是充满回忆的三载青春年华。在金外,你也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善解人意的老师,和一群人一起,共同努力,走出青春的风采。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范启尧说,高三(1)班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该班学子勤学奋进的生动体现,也是班级卓越学风与强大凝聚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学校整体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缩影。它充分印证了金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深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成效显著。
据悉,金外2011届首届高考重点大学率不到50%,到2024届、2025届连续两年跃升至82%;从2012届1人总分跻身全省第98名,到2024届3人勇夺全省第26名、52名、106名;从2013年创立首届创新班,到自主培养第一位学生考进清华大学、现在几乎每年都有清北生,今年更是3人考入北大。
金外高三(1)班部分同学大学录取通知书
“无顶尖生源,创顶尖质量!”这是金外这几年发展的真实写照。范启尧说,金外高考奇迹的背后,最大的经验是办学模式的创新!所有的努力,最终要达成一个目标——培养“过程快乐、学业优秀、外语一流、素质全面”的有力量的人,迈向世界舞台中央。(沈贞海、王亿军;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