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2000年5月,浙江丽水迎来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撤丽水地区设地级丽水市,撤县级丽水市设市辖莲都区。2000年7月18日,丽水市莲都区正式挂牌授印,以崭新的行政架构,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翻开2000年6月9日的丽水日报,头版那篇《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吹响向中等城市进军号角——“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丽水撤地设市”》的报道格外醒目,字里行间都透着城市转型的振奋。
彼时,老照片里的新城区一角,大片绿地与转盘旁蜿蜒的道路相映,勾勒出这座城市正在崛起的轮廓,那是丽水莲都蓄势待发的模样。
25年后,同一角度的影像里,蓝天白云依旧澄澈,近处与远方却已高楼林立,这组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拉开了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破茧成蝶”的叙事序幕。
十组影像里的时代答卷
城市全景对比。程昌福 夏伟义 摄
2006年的城市全景图,定格下发展进程中一帧珍贵瞬间。瓯江如一条碧玉带穿城而过,南明湖畔的新城区尚未扬起现代建筑群的轮廓,远处白云山层峦叠嶂,江畔防洪堤还带着几分自然野趣。整幅画面,藏着世纪初这座小城向现代化转型的勃勃生机。而今再看全景,繁华跃然眼前。现代化建筑与自然景观交融共生,山清水秀间,蓝天白云依旧,城市的肌理里尽是生长的力量。
南明湖银泰对比。程昌福 摄
老照片里,紫金大桥在黄昏中闪闪发光,对岸的城区静谧如一幅水墨画。2022年12月23日,丽水银泰城正式开业。这座集休闲娱乐、商务办公、旅游住宿于一体的超级城市综合体,不仅重塑了丽水的商业格局,更被誉为“丽水城市新封面”。
万地商圈对比。程昌福 摄
25年前,万地商圈还是一片无垠田野,空旷的土地静静等待着开发的号角。如今再望,这里早已高楼拔地而起,商业设施鳞次栉比,生活便捷舒适,绿植错落点缀其间,成了宜居宜业的活力地带。
丽水大剧院对比。程昌福 摄
老照片里,丽水大剧院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藏着城市对文化地标的期盼。建成后的大剧院,以现代而独特的外观矗立城中,既富艺术气息,更填补了浙西南高端文化场馆的空白。周边成熟的商业区与住宅区环绕,让“文化”与“生活”在此自然相拥。
体育中心对比。程昌福 摄
泛黄的老照片里,体育中心圆形建筑的轮廓初显,周边尚是一片荒地,却已能看见城市对运动与健康的向往。如今的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游泳馆、室内外篮球场等场馆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承办过一场场大型赛事,更成了莲都市民日常健身的乐园,让“活力”成了城市的标识。
城市霓虹对比。程昌福 毛纯 摄
老照片里的黄昏,老城只有零星路灯闪烁,远处的建筑物与起重机在暮色中显露出清晰轮廓,藏着城市悄然生长的气息。而今的夜色里,霓虹灯层次分明,织就一条科技感十足的光影长廊。红、黄、蓝、绿交相辉映,让城市的夜晚既繁华又灵动。
高铁站对比。程昌福 摄
25年前的丽水老火车站,建筑带着质朴的年代感,站前广场的石板路整齐排列,每一帧都藏着“慢时光”的记忆。如今的丽水高铁站,夜晚在灯光映照下璀璨夺目。宽阔的站前广场上,车辆往来穿梭,繁忙而有序,尽显城市的活力与繁荣。
火车对比。程昌福 摄
于此同时,同步升级的还有火车。2018年12月26日,丽水高铁站建成投用,见证了列车时速从60公里到200公里的跨越。从此,丽水莲都融入长三角“2小时交通圈”,1.5小时直达杭州、2.5小时直达上海,智能高效的出行,让城市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客运中心对比。程昌福 摄
1998年6月26日,丽水客运东站投入使用,年始发客运量最高达350万次,曾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脉搏”,载着无数人的出发与归来。2025年4月28日清晨6点30分,一辆载着12名旅客的客运班车从丽水新客运中心缓缓驶出站台。这座崭新的交通枢纽,迎来了历史性的首发时刻。
每一次搬迁,每一座新车站的启用,都是时代变迁的印记,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承载着莲都人的梦想与岁月。
丽水机场。商政君 摄
2025年,注定是丽水发展、莲都发展的“腾飞之年”。7月18日,丽水机场正式通航!莲都正加速融入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让“通达”成为城市的新标签。
丽水机场。马达 摄
在历史的纵深里回望,这些定格的影像如同年轮,记录着莲都的奋进之路。当新老照片在时光长廊里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形态的迭代,更是57.9万莲都人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的奋斗篇章。
这,便是时代写给莲都的答卷,字里行间,皆是生长的力量。(沈贞海、楼卉;图据莲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