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2000年7月18日,当“丽水市莲都区”的牌匾在万众瞩目下揭开红绸时,这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迎来新生,实现了撤市设区的重大历史跨越。二十五年光阴流转,从“县级市”到“市辖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更迭,更是脱胎换骨的城市蜕变。
一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建置始于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乡置的“括苍县”,取括苍山为名。以括苍、松阳、永嘉、临海置处州,州治设在括苍山麓(今莲都区古城岛)。
唐大历十四年(779),为避唐德宗李适[古音kuò]讳,改括苍县为丽水县。
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4月2日,丽水市成立大会在丽水地区会堂(今丽水摄影博物馆)召开。
“丽水”作为县级政区名,从唐大历十四年(779)开始,一直沿用到2000年县级丽水市撤销前未有变化,历时1221年。
一场顺应时代的跨越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历经十多年发展的县级丽水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撤市设区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原丽水地区行政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机关,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区域经济不发达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县级市管理体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资源配置、规划统筹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撤地设市、撤市设区破解了行政层级的制约,丽水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市区连成一体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会日益凸显,丽水的城市功能将得到全面增强。更重要的是,撤市设区能够更好地统筹区域范围内资源要素,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000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丽水市莲都区。
“莲都”二字既取自丽水城“众山环簇,状如莲花”的地理特征,延续了“莲城”的千年雅称;又因丽水历史上曾是州郡路府治所,为“万山中一都会也”。
2000年7月18日,在万众期待中,丽水市莲都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场时代跨越,不仅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更显著提升了要素集聚能力,为浙西南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了强劲发展动力。
一幅幸福民生的画卷
撤市设区后,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社会事业显著进步,莲都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跃进。
今天的莲都,业兴村旺、山乡巨变,聚力打造“现代精耕+复合精益+智慧精准+生态精品”的山地精作农业发展线路,“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成型,各类高端要素近悦远来,美丽健康、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并进入建链组链阶段,与蚂蚁、华为、百度等数字经济头部型企业合作已见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6.86亿元,较撤市设区之初增长近21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5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达41945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56,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瓯江之畔,括苍山下。廿五载芳华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这座浙西南小城,正以“山”的坚韧与“水”的灵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沈桦、莲轩、莲都区档案馆和党史研究中心潘若汀;图据莲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