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春花初绽,年年物候新。”
2月1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企业创新发展大会隆重召开。大会上,武义县领导为企业家们佩戴红围巾,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礼赞奋斗者,一起深情回望过去一年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共同见证武义民营经济发展的荣光,共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共同开启政企携手、向“新”而行的崭新征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抓住了经济命脉、掌握了发展主动。”武义县委书记陈洪深刻指出。创新,是这次大会的主题词,改革之舟要破浪前行,必须扬起创新的风帆!
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回眸历史深处,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河姆渡的一粒稻种到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从黑火药的绚丽花火到“长征”火箭刺破苍穹,从指南针的天然磁石到“北斗”的卫星阵列,创新精神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以创新支撑着历史的进步过程。
当前,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低迷,有的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国内部分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依然存在的挑战,迫切需要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的新增长点。唯有以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才能抢占制高点,推动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对武义来说,创新精神也深深镌刻在武川儿女的基因里。从仓部堰、长安堰泽被苍生的治水智慧,到“东南三贤”之一吕祖谦开“浙学”之源,到王村大公山举起浙江红军的第一面红旗,再到“下山脱贫”“超市经济”“后陈经验”,武义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折射“从无到有”的精神,印证“敢为人先”的价值。
创新,更是武义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种什么不如种工厂”。30多年前武义工业“拓荒者”们,从桐琴凤凰山“白手起家”,凭着“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坚定与热忱,武义工业不断放大“洼地效应”“鲶鱼效应”,成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重要节点。一大批企业家夙兴夜寐、披荆斩棘,日日夜夜“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实干开路、以实业起家、以创新突破,锻造出一个个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企业,谱写出一篇篇慷慨激昂的动人乐章。
敢喝头口汤,敢吃第一蟹。创新,让武义这座千年古邑焕发蓬勃生机,也指引着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诗和远方”。
二
“弄潮儿向潮头立”。创新,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
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弘扬“政企一家亲”的光荣传统,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更大力度激活创新之力、汇聚创新之智,携手共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民营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产业升级转型的“主力军”,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排头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与成色。广大民营企业只有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以高水平生产力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要洞察“时”与“势”,争当创新“先行者”。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时与势在我们这边。武义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产业链条相对完整,规上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涌现,区位优势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些优势相互叠加形成“乘数效应”,高质量发展“底盘”厚重而坚实,在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企业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广大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善于登高望远、审时度势、观势谋局,加强对国家战略方向、上级政策导向的分析研判,牢牢把握企业经营发展的主动权,于纷繁多变中判清大势,于大浪淘沙中精耕细作,续写更多创业创新的“春天故事”。
要把握“危”与“机”,厚植创新“硬实力”。市场充满风险,也蕴含无限机遇。企业家要从被动顺变迈向主动识变,保持定力、变中寻机、化危为机,敏锐洞察市场趋势、技术变革以及消费者需求,善于从市场的波动和变化中见微知著,专业精准地制定博弈战略和发展规划,捕捉热点、抢抓风口,持续做好“难而正确的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比如,武精公司敏锐捕捉到新材料、新技术的广阔蓝海,聚力突破纳米、陶瓷等复合技术,参与了13项国标、16项行标的制修订工作,主导了1项“浙江制造”团标的制定,多项产品获得首台(套)产品认定,填补国内空白。
要聚焦“立”与“破”,激活创新“软实力”。过去创业就是创新,现在创新才是创业,企业发展的逻辑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谋求发展,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企业永葆活力的秘诀。企业必须以求变者的姿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比如,寿仙谷药业多年来守正创新,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发展为行业龙头,先后取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要想企业发展好,我们首先要找到企业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战略定位清不清晰?品牌响不响亮?产能充不充足?”全县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武义县委书记陈洪的一席话,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武义企业“破局出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拥抱变革、勇于创新,才能凝聚跨周期穿越的先行力量,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三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需要政企同心、同题共答,弹好“合奏曲”。
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涵养崇尚创新的制度,培厚鼓励创新的文化,打造支撑创新的载体。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必须挺膺担当、创新驱动、精准发力,用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破除万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精准发力。
在思想观念上吐故纳新,做创新的引领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各级各部门既要以国际视野提高站位,拥抱新时代,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把企业发展与浙江发展、金华发展、武义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等方向发力;又要以“用户思维”指导服务企业进行战略布局、战术调整,多些登高望远、少些本位主义,多做价值判断、少做技术判断,多做路径求解、少被经验束缚,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来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敢于推出一些突破性、超常规的举措,为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破风而行赋能加码。
在制度机制上革故鼎新,做创新的推动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转瞬即逝,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以前的旧制度、旧机制,很难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变化,甚至还会制约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企单位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善于聆听、捕捉、顺应时代强音和主旋律,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实际和思考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破除不适应发展的制度机制,制定顺应发展需求、切合企业利益的新制度、新机制,更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浙江省出台全国首部行政合法性审查规章和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规章,推动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此外,还开通“企业码”直播间,及时、全面为企业解读涉企政策,强化平台与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协同作用,支持企业融资,助力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
在工作方式上推陈出新,做创新的实践者。不管是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还是把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创意付诸实践,都需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昨天的旧船票登不上今天的新客船”,各级各部门在谋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紧扣发展谋思路、深入调研察实情、沉下心来解难题,准确把握新趋势,迅速捕捉新机遇,直面解决新问题,确保工作路径方法对口管用、务实具体。比如,江苏泰州推行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各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审批事项,未能办结的视为默认同意并进入下一项流程,其产生的责任后果由超时默认单位负责,推动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0%。这些生动有效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创新在政务服务中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新理念、新技术、新举措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唯有下好创新“先手棋”,才能在同台竞技中取得先机、先人一步、快人一程。
一座城市的宏观前行,浓缩着每个人的微观努力。在向“新”而行的征程中,唯有党委政府以“阳光雨露”滋养企业,广大企业以“硬核创新”反哺社会,方能双向奔赴,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沈桦、胡清波、陶峰松;本稿图片由武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部分图片据武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