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斌斌、记者沈贞海
仅今年6月份以来,金华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帮扶指导企业700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560余个,月均服务企业和问题解决数量均超前期3倍,政策措施惠及企业1200余家。
科学设置评价体系,构建助企服务“一张网”
实行专班运作。成立服务经济稳进提质领导小组,下设五个专班,建立“周调度”“周简报”“月例会”“问题闭环销号”等工作机制。6月份以来,领导小组共召开工作例会3次,工作复盘会议2次,现场办公会议4次,专班会议16次。
科学设置评价指数。“服务力指数”评价体系由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问题解决情况、工作成效等3方面12个子项构成,同时将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局机关处室(单位)分为A、B两类,采取100分基准分加扣分制。
精准考核赋分。改变“粗线条”式的评价方式,对问题解决、措施落实、信息报送等,采取量化分值、分档排序、加分扣分等办法实施助企工作精准赋分,每月进行排名、全系统通报,力促干部全员下沉、全线助企、全面攻坚。
探索环评审批新模式,助力项目落地“一站式”
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对急于开工的省“4+1”重大项目,落实专人“一对一”跟踪服务,做到即申请即受理即公示,承诺“即办”,并按月调度环评审批情况,目前市级以上重大项目139个,完成115个,完成率82.7%。
实施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对同一建设项目涉及的项目环评、辐射环评、入河排污口设置等多个环保许可事项,纳入一个环评文件办理,出具一个批复文件,大幅压减企业审批程序、审批时间、审批成本,目前已完成2个项目“多评合一”审查,3个项目正在办理中。
开展“打捆审批”试点。在明确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推进小微园区内同一类型小微企业“打捆”审批试点,单个项目不再重复环评,做到“能包尽包”,大幅减轻同质同类项目重复环评成本。
加强企业要素保障,推动纾困解难“一本账”
排污权保障助企。强化排污权指标统筹配置,建立要素保障优先清单,全市50亿元以上项目全力给予保障,10亿元以上项目优先予以保障。同时将排污权出让竞得比例从70%提高到80%,大幅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如6月份政策实施以来共组织排污权竞价14场次,成交44笔,总金额162.5万元,成交均价较政策实施前环比下降50%以上。
资金项目集成助企。通过全力向上对接,抢抓政策机遇,加强项目包装等举措,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已谋划中央环保资金项目10个,其中3个已获中央资金支持1869万元,今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35亿元,同比增长13.08%。
强化人才要素助企。积极联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生态环保领域专家30人,组建大气、水、土壤、固废、项目和双碳等6个专业服务队,目前已指导帮扶企业56家次。
优化企业监管服务,实现惠企便民“一揽子”
适度赋予企业容错空间。重新修订生态环境轻微违行为不予处罚清单,适当扩大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情形,目前已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0件;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减少多头查,重复查,无事不扰企业,全市“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比例从原10%提高到33%。
推行环保车检惠民政策。将非营运小微客车环保免检年限从6年延长至10年,全市享受改革红利机动车达145万余辆,为车主减负869万余元;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就近免费上牌服务,设置非道路机械编码集中办理点10个,目前已免费就近上牌324辆。
打造危废处置惠企平台。迭代升级“固废一件事”数治监管平台,促进固废平台交易撮合,减少企业中间管理环节,降低企业处置成本,目前平台注册企业5万余家,完成交易签约超1万单,涉废企业处置费用平均降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