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胡敏霞、记者沈贞海
“走,去‘会客厅’坐坐!”3月8日上午,家住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的陈大爷,叫上了邻居老李,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地来到安地镇岩头村党群服务中心。陈大爷口中的“会客厅”,正是岩头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开辟建设的“居民会客厅”。
去年下半年,婺城区民政局将安地镇岩头社区确定为全区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试点。试点以来,岩头村聚焦“人性化场所、亲情化服务、全方位治理”,全力打造具有辨识度、温度和深度的社区自治共同体,真正把居民办事大厅变成“会客厅”。
聚焦“人性化场所”,让“居民会客厅”更有亲切感
位于梅溪溪畔的一栋老房子经过整修以后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岩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会客厅便设于此。走进岩头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岩头村服务中心居民会客厅”便映入眼帘。茶水间、高一米不到的吧台,让村民进来以后便可以坐下来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开水。
再往里走,就是“全岗通”接待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没有隔开的栏板,却多了几张凳子,群众过来办事可以和村干部“面对面”、“肩并肩”交流。
“以前啊,村民要是遇上点什么事还是习惯自己跑村干部家中去说。”岩头村村干部余凤球说,“现在好了,这里就是我们村干部的‘根据地’了,来这里准能找到村干部。”
在会客厅的墙上,粘贴着村干部的值班表,“我们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服务承诺制度,每一件需办理的事项都明确专人负责。同时,推行‘一窗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在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设置‘综合服务岗’,实行值班制,确保一周七天服务大厅一直开放,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岩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秋平说。
去年下半年,婺城区民政局将安地镇岩头社区确定为全区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试点。在建设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空间格局,设置了茶水区、休闲书吧、全岗通“接待区”、特色产品展示区等,功能划分明确且宽敞舒适。不仅如此,还在居民会客厅中统一设置了“能量补给站”,配备医疗箱、手机充电器等便民服务设施,从细节处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经过两个月不到的建设,今年元旦,这个上下两层近600平方米的“居民会客厅”正式投入使用。没有隔板的办公区、温馨的休闲书吧、宽敞的共享书桌……这里的一切都让村民们赶到特别亲切,“这里不仅老年人喜欢来,像我们这些年轻人也爱来,在这里可以看看书、聊聊天挺好的!”村民蒋建宝说。
聚焦“暖心服务”,让“居民会客厅”更有归属感
作为岩头村的“大家长”,陈秋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始终坚持与工作人员一起扎在“全岗通”上。“我们把居民当亲人,居民才能视我们为家人。”陈秋平说。
这些年来,岩头村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3A级景区村庄”、“省级慢生活旅游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民俗文化村”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和干群同心是分不开的。一直以来,岩头村的党员干部都把群众当亲人,把百姓事当自家事,实行“零距离”服务、“零积压”解难。而“居民会客厅”的建设,更让岩头村的亲情化服务体现得淋漓尽致。
村民陈跃江由于一场意外导致肢体残疾,近日,他来到“居民会客厅”对残疾证进行更换。一进办事大厅,就有工作人员引导他前往相应的“全岗通”工位。紧接着,工作人员便会帮助他填写各种基本信息,再由工作人员帮忙跑腿前往镇里进行代办。而待证办好以后,工作人员会送上门。
“感到很暖心。”陈跃江感慨道,有了“居民会客厅”让自己办事情不用来来回回跑,方便快捷。
“居民会客厅”成了村民经常跑的地方。在办理事情过程中,碰到需要等待的事项,村民们也可以坐在一旁的等候区,泡一杯茶喝,拿一本书阅读,悠闲地度过等待时间。“我们专门设置了等候区,虽然只是简单的木桌椅,但摆上绿植氛围感就不同了。”陈秋平表示,与过去由一排铁质座椅构成的等候区相比,现在的等候区不仅更舒适,而且还成为了干部与村民聊天拉家常的“会客厅”。“坐在这里谈事,感觉更轻松,也更愿意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村民王阿姨说。
聚焦“基层治理”,让“居民会客厅”更有凝聚力
如今,岩头村的“居民会客厅”不仅成为了让村民们喜欢走进来的“休闲地”,更成为了让村民们愿意坐下来聊聊自己心里想法的“建议厅”。
“希望在搬迁坟墓过程中,村干部对政策处理能做到一视同仁。”“希望全域土地整合旱改水这个工程能够真正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前不久,一场关于“如何做好全域土地整合旱改水工程”的讨论会在“居民会客厅”举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在“开放空间会议”中通过开放式的讨论积极参与村庄治理,迸发出了不少“金点子”。经过这个讨论会,全域土地整合旱改水工程中遇到的坟墓搬迁问题得以解决,有利地推动了该项工程的进度。
“问题解决了,头天晚上讨论,我们第二天就开干,3—5天就完成了这项工程。”陈秋平说。
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来商量着解决,“会客厅”发挥了“大作用”。“居民会客厅”在岩头村的启用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原则,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会客厅”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打造多元治理格局为工作重点上,更是打造了“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共商善治服务模式。
自“居民会客厅”开门迎客以来,经常会有居民因为邻里矛盾纠纷、山林田地界线等问题找到村干部,每每遇到一时没办法解决的事情,村干部就会邀请当事人坐下来喝杯水,慢慢聊。
“大家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陈秋平说,“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能够解决的,村干部会立即解决,有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会进行合理分类,积极协调,并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在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定期将居民请到会客厅来进行通报和反馈。”
会客厅成了村民化解矛盾、参与村级事务协商议事的一个平台,从而促进基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丰富了社区服务功能,也是更好服务居民,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岩头村“居民会客厅”的成功投入使用,也将成为婺城推进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的一个样板,“接下来,我们会把岩头打造会客厅的成功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争取在今年至少建设完成1家城市社区居民会客厅,真正让百姓体验到‘人性化场所、亲情化服务、全方位治理’的居民会客厅。”婺城区民政局局长刘寿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