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金华婺城:因“绿”而美,逐“绿”而兴

2021-01-19 14: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图片_20210119132522

美丽婺城。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蔡君楠 记者沈贞海

近年来,浙江金华婺城区深入实施“双城”战略,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着力塑造生态风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城乡生活环境和生态面貌大幅提升。随着“十四五”蓝图展开,“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五大名城”。其中“五大名城”建设中确立建设“生态名城”目标,向婺城群众承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花更艳。

点绿城乡生态体系

古色古香的凉亭、石凳相映成趣,一体化净化设备“穿上”南山漫道中的美景,不远处成群的金鱼在生态稳定塘中游弋。据悉,自2013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来,婺城区共建成729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受益户数达7.3万余户。

同时,长约30公里的“秀美婺城·梦幻白沙”景观绿道现已全面完工,绿道按照顺水、沿城、连景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景观提升等多种功能,并将沿途的白龙桥、白沙溪三十六堰、古方洞山塔、琅峰山、金兰水库等串珠成链,受到了众多骑行者、徒步者、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同样,城区内的燕尾洲公园、环北公园等一大批城市“绿洲”,在“点绿”婺城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憩游乐场所。

据悉,婺城区不断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亿余元,先后建成了“秀美婺城·梦幻白沙”沿岸绿道、金华江绿道、桐溪绿道等10多条绿道和数十个沿江、沿线公园绿地,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为数万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公园,提高婺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过去,靠种田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搞生态旅游,靠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塔石乡岭边村村支书苏志平一家的变化,正是源自“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岭边村的变化并非个例。塔石乡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让塔石乡从以前的“山沟沟”,变成了现在的“香馍馍”,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出村民回乡创业,日子越过越红火;经过改造后的塔石桃源古街历史文化愈发浓厚,游客纷至沓来,为此,古街引进了传统糕点、农家菜、副食品零售等多种商业业态入驻,成为环境优美、业态丰富、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区”。

同样,琅琊镇也是逐“绿”而兴 。琅琊镇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中的“绿色”优势资源,不断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中国皮划艇巡回赛、“健康中国、健康琅琊”毅行健步走、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等多项体育赛事,大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倡导人人“护绿”

“生态名城”的建设需要人人参与。农村要控制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城市要推动垃圾分类和节水工程,企业要着力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源排放,个人要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近年来,婺城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倡导人人“护绿”。

在教育方面,婺城区大力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植树活动、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一系列活动,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植入到中小学生态环保教学中。在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婺城加快推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推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生态文明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婺城以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源头预防。

“十四五”已经起航,婺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生态名城”,为婺城人民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土净的美好家园。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