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访谈

浙江金华婺城区委书记帅朝晖:跑好下半场,夺取全年胜

2025-09-11 17:2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91114452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中共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发出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奋力号角。作为金华的主城区、核心区,婺城区如何找准定位、扛起担当,将市委的“战略规划图”变为婺城的“实干施工图”?一起来看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帅朝晖的专访。

主持人:省委、市委相继召开全会,婺城区也第一时间召开了区委全会进行贯彻落实。请您谈谈有哪些深刻体会和具体部署?

帅朝晖:此次全会,“创新”的主题十分突出,“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人工智能是一个时代”等论述深入人心,也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共同富裕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省委发出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市委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集结号,作为金华中心城区,我们坚决扛起主城担当,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的婺城路径。总体目标上,我们紧扣省委、市委要求,特别是市委“3+1+1”工作体系,因地制宜转化落实,提出了“五个新”目标,包括优学婺城迈上新台阶、科创婺城获得新突破、智汇婺城实现新跨越、婺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达到新水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并制定了2027年、2030年、2035年阶段目标,确保创新成效年年可对账,最终体现在高质量发展绩效上。具体路径上,我们细化了“五个三”工作路径:

一是以高等教育校地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三大高地”牵引优学婺城建设,每年新增校地企合作人才科技项目100个,到2027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以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分别达到60人、15人、25人;

二是以科创平台、科创投入、全链服务“三大提升”牵引科创婺城建设,到2027年累计建成国家级以上科创平台3家、省级及以上6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突破12亿元,技术交易总合同金额突破20亿元;

三是以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人才队伍“三大优化”牵引智汇婺城建设,每年培育技能人才35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1800名以上,到2027年聘任“科技副总”60名以上、“产业教授”20名以上,累计引进青年大学生3万人以上;

四是以强链补链、平台赋能、主体培育“三大融合”构建婺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工具两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380家;

五是以千卡集群的基础设施、千行百业的产业生态、千课赋能的通识教育“三千工程”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到2027年绿电占比达到70%以上,创成“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利用试点区。

主持人: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婺城区在这四条主线上是如何精准发力的?

微信截图_20250911144504

帅朝晖: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们相信,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港”“廊”“链”主战场渐次铺开,金华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当前的困难是能克服的,挑战也能转化为机遇。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秉持“挑战再多,也要勇往直前;困难再大,也要迎难而上”,紧扣“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部署,聚焦“落实”二字,大转作风、突围崛起,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进向好。重点抓了五个方面:

一是抓牢政策生命线。争取超长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各类要素资金22.25亿元,“两重”领域项目4个、“两新”领域项目5个,均已全部开工。

二是抓紧增量牛鼻子。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亿元以上内培项目5个,13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95.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5%、全市第2,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全市第1。我们扎实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日攻坚”行动,引育服务业、商贸业主体168家,月度升规12家。

三是抓住需求动力源。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18.2%,成功举办“2025年中国-加蓬商品展览会”及企业投资圆桌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合计增长24.9%。全力发展内河航运,罗洋作业区已开通19条航线,上半年港口运输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四是抓好企业强引擎。迭代优化“8+4”经济政策体系,我和区长每月召开政企恳谈会,为项目加力、为企业赋能,预计为企业减负超60亿元。实施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投资项目建设全流程审批节约用时25%以上。

五是抓优队伍精气神。开展“优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专项行动,干部作风有效提振。这种作风转变尤其体现在拔钉清障攻坚中,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平稳完成了长湖湾公园土地政策处理、西郊综合楼拆除、巨龙集团生活区腾空拆除等任务,为下步片区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标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违规吃喝问题集中整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主持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作为金华的主城区,婺城如何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浙中担当?怎么把长板拉得更长、短板尽快补上?我们有哪些具体的实招和硬招?

帅朝晖:面对婺城存在的发展空间少、经济结构差、城乡差距大等短板和难题,我们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在深入研究后,决定把“主城崛起”作为婺城发展的宏观定位,把打好实体经济翻身战作为关键抓手,把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作为根本大计,通过系统施策努力实现触底反弹、争先进位。

具体来讲,我们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明确了“135”工作体系。“1”是一条主线:工作载体和抓手需要根据形势不断创新和调整,但落实“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部署始终是我们的工作主线,主城崛起的各项具体工作都要围绕主线来展开。“3”是三张清单:完善一月一例会、层层抓落实的“三张清单”工作推进机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各项工作量化闭环,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干事状态。“5”是五大崛起:针对婺城发展最亟待破解的问题,全力推动平台能级、现代产业、城市品质、城乡融合、作风状态“五大崛起”。

平台能级方面,我们重点打造婺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飞扬智能制造平台、师大创新城、长湖湾低空经济产业园四大工业平台,西市街-古子城-三江里商贸区、长湖湾总部集聚区两大服务业平台,谋划打造浙中临港产业园,构建多点支撑、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这些平台不仅会成为婺城汇聚顶尖人才、攻关前沿技术的“强磁场”,更是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现代产业方面,我们深入贯彻全市“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十条重点产业链”有关部署,聚焦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培育壮大“1+1+X”特色智造体系,即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以五金工具转型焕新升级为重要方向,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若干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切实补齐婺城实体经济的短板。

城市品质方面,我们坚持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两手抓,一方面,打造更有美誉度的现代都市,以长湖湾片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主战场,目前婺城总部经济中心、长湖湾展示中心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另一方面,打造更有生命力的千年州府,坚持以婺文化传承复兴为抓手,聚力打造鲜明标识、优化文化供给、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影响力。

城乡融合方面,我们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取得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启动重点村片区组团建设,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裕;一体谋划推进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作风状态方面,我们大力发扬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及时奖励工作激励干部实干争先工作方案》,鼓励党员干部敢于开拓创新、敢于冒险尝试,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接下来还将继续深化“优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专项行动,全面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以作风崛起推动主城崛起。

主持人:面向“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婺城区如何“跑好下半场、夺取全年胜”?

帅朝晖:跑好下半场,核心还是要坚持“干”字当头,我们将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目标上,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摆脱后三位、力争前三名”,确保全年GDP增长6%以上,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举措上,以“六个攻坚突破”为抓手,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是聚焦经济增量攻坚突破,做强工业、做优服务业、做特农业,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0%以上。

二是聚焦项目要素攻坚突破,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力争50个重点项目年底前全部销号、全年争取要素30亿元以上。

三是聚焦创新赋能攻坚突破,做好平台建设提速、融合发展提质、创新生态提档三篇文章,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等继续领跑全市。

四是聚焦消费提振攻坚突破,围绕优结构、提能级、增动能,进一步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全力激发消费潜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8%以上。

五是聚焦“稳拓调优”攻坚突破,不断丰富“稳拓调优”组合拳的内涵和打法,进一步促进内外高效联动,外贸出口增速力争全市前三,全年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5%以上。六是聚焦共富民生攻坚突破,用心抓好富民增收,年底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2.04;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七优享”水平,用力守好安全底线。

走好当下路,也要谋好长远路。省委、市委相继聚焦“六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布局,这是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实现主城崛起必须要抓的问题,目前我们也在逐一进行细化,找到具体抓手。比如,关于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从全市的算力布局、基础设施、城市场景来看,我们是有条件、有基础的。比如,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浙师大金华科创园今年开园以来已经签约企业34家,正式挂牌了“浙中数港”,金华浙江大学校友科创中心也落户园区。前不久,科大讯飞系列合作项目在婺城签约,我们将聚焦“1公司+3中心+1示范项目”合作模式,加速构建信创AIPC全产业链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推动AI技术在城市、教育、制造等领域深度赋能。关于大力推进消费转型升级,从三产结构上来说,这是我们最亟待破解的问题,只有消费提振了,我们的经济增长才能有新的增量。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西市街商圈消费提振打出了系列组合拳,特别是近期的“婺必有V”人民广场音乐季,反响很好,人气火爆;省内首个中古特色商业街区开罗吉市正式开街当天,吸引三万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现在依旧热度不减。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打响“难忘金‘消’”消费品牌,加快推进安地不夜城项目,丰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年举办消费促进活动60场以上。(沈桦;据金华融媒、婺城发布)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