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网讯 金秋时节,浙皖交界的临安山区,57万亩山核桃林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获季。这里是“中国山核桃之都”,年产量约1.7万吨,一产产值达1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50亿元,连续8年稳居坚果类全国榜首。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用创新的金融服务,助力山核桃完成从“青果子”到“金果子”的华丽蜕变,撬动了一条完整的产业“共富链”。
从“靠天吃饭”到“精准滴灌”
临安山核桃被誉为“天下美果”,作为临安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已成为临安农业的一张金名片。每年白露时节,临安的山核桃林便迎来一场“生命接力”。果农们穿梭林间,完成从“上树敲打”到“林间捡拾”再到“负重运输”的艰辛旅程,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农户们持续大半个月的昼夜奋战。
然而,这颗“金果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传统采收依赖人工,效率低、成本高,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更使“谁来采收”成为现实难题;另一方面,加工环节设备老旧、工艺落后,不少加工坊仍停留在“代加工”阶段,利润薄、品牌弱,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资金需求集中,从采收季的人工支出、收购资金,到加工环节的设备升级、包装推广,均面临融资渠道窄、贷款周期与产业周期不匹配等现实瓶颈。再加上部分地区曾因过度使用除草剂导致土壤退化,生态种植与产业效益难以兼顾。此外,临安作为全国山核桃的生产、集散与加工中心,全国约80% 的山核桃在此加工,庞大的产业对资金周转、生态协同、技术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产量无溢价、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境长期制约着山核桃从“特产”走向“名产”。
洞察这些挑战后,稠州银行杭州临安支行深入产业一线,精准对接痛点,为该产业量身打造了“山核桃等坚果产业集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1.6亿元的集群授信额度,为产业送去“及时雨”,助力企业破解“采收难、加工弱、融资紧、品牌缺”等一系列发展瓶颈。目前,该行已为25户集群客户提供3000万元授信支持。这笔资金不仅有效化解了农户与加工企业在采收旺季面临的短期周转压力,更将动能延伸至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推动深加工设备升级、助力区域品牌打造、支持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推广,为山核桃产业从“增产”走向“增值”注入了持续发展的金融活水。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赋能”
在临安山核桃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中,稠州银行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既当“产业医生”,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又做“财务顾问”,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更扮演“市场红娘”,通过稠州银行助农直播间,拓宽山核桃线上销售渠道,帮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以前是我们到处找资金,现在是银行主动送服务。”临安康元炒货食品厂的负责人感慨道。这种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让山核桃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一地花开”到“百花齐放”
这颗小小的山核桃,正是稠州银行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动缩影。在“木雕之乡”东阳,该行针对3000余家红木小微企业推出专属信贷方案;在丽水龙泉,为青瓷、宝剑等特色产业提供中长期流动资金支持;在云南安宁,用“鲜花贷”浇灌出一片绚烂花海……
这些创新实践,共同勾勒出稠州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产业地图”。从东海之滨到云岭大地,稠州银行的金融服务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
从“产业振兴”到“共同富裕”
从义乌市场经济的沃土中成长,稠州银行始终怀着服务“三农”的赤子之心。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该行正以科技之翼赋能传统金融服务,让山区农户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如今,在临安的山核桃林间,在东阳的木雕工坊,在丽水的青瓷窑厂……稠州银行用金融之笔,蘸满创新之墨,书写着一个个产业蜕变的动人故事。这条产业“共富链”正在不断延伸,连接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沈晔、钟裕羚;图据稠轩)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93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30001
| 新闻监督电话:010-6369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