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呼吁整机企业规范供应商账款支付周期,共同构建健康供应链生态,降低产业链整体运营成本……”这两天,浙江武义电动工具的圈子,被一份《关于共同构建健康供应链生态 规范供应商账款支付的倡议书》刷屏了。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是全国电动工具四大集聚地之一,整机生产及配套加工企业600多家,去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0亿元。新形势下,为建立稳定、互信的供需关系,9月25日,武义县电动工具行业协会联合总产值超60亿元的11家整机龙头企业,围绕缩短供应商支付周期、高效处理验收与发票、纠纷调解流程等与供应商利益紧密相关的环节发起倡议。
业内人士分析,五金制造行业里,体系不成熟、资金韧性不足,让许多中小供应商长期处于垫钱生产与等款续命的状态。这次倡议的背后,是武义感知到了弊端,快速提出行业性预警。
规范账期,意味着一些整机企业需要重新布局现金流,但从长远看是行业共赢。浙江某机电公司将账期控制在75天,行业内走在前列,极大减轻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公司负责人说:“电动工具产业链要健康发展,一定要让零部件供应商能按时收款且有利润,如果长期需要自己垫钱,‘失链’是不可逆转的。我赞成武义头部的电动工具企业形成行业自律,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倡议书发布后,很多配套厂点赞转发。做园林配件的浙江某园林工具公司就有过被外地公司拖欠货款的经历,最多时达到500多万。公司总经理表示,正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深有体会,这份倡议传递出了他们供应商的心声,“11家龙头整机企业的同步表态,就是一场供应链信心的重建!”
武义县电动工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俞瑶介绍,武义、永康的零部件供应商达2000余家,零部件差异较大,应付周期各有不同,客观上没办法统一账期。协会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县经济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协会调解委员会为平台,重点接受“不及时付款”的投诉,如调解不成功,可提交县社会治理中心法院立案窗口进行案前调解。
“下一步,整机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还可以要求供应商在收到款项后,及时支付给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当二级供应商、代理公司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遵守类似的规则,就能营造出一个诚信、和谐、有序的电动工具市场环境。”武义县经济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政伟说。(沈桦、李增炜;图据武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