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财经

浙江金华开发区:打造“双轮”驱动下的国家级经开区升级样本

2025-08-04 15: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64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商务部印发了《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16项改革创新举措,构建起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的系统方案。

面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全国百强,浙江金华开发区如何在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下,进一步发挥“试验田”作用,融入国家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的时代大潮?连日来,走访中央创新区(南区)金创绿谷科创综合体(一期)项目,试着从中寻找答案。

推动产业向新,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策解读】《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区内相关单位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允许国家级经开区直接申报省级科创载体。

【金开探索】在中央创新区(南区)长三角科技创新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运转不停,工人们顶着烈日分工协作,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38%,其中10#主楼浇筑到17层顶板;13#地块主楼浇筑到18层顶板;正负零回填完成95%;地下室砌筑完成75%;15#地块正负零防水施工完成100%,地下室上面景观土回填。”金华金开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经理蒋小刚说。

作为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开区对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供应链布局意义重大。自2005年金华科技园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来,金华开发区科技创业氛围和成效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目前,开发区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占全市60%;3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6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大批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庞大、分工明晰、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

金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金能表示,国家级经开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工作方案》着眼于将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载体,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金创绿谷科创综合体(以下简称“金创绿谷”)项目是金华开发区重点打造的科创资源集聚新高地。

金创绿谷项目位于中央创新区(南区)东部,占地约345亩,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该项目规划含城市公园、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科创中心等,同时拟建12栋总部办公高层建筑,其项目定位为“金华南客厅,城市新地标”,重点依托12栋塔楼地标,打造科创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地,实现城市副中心创新要素集聚和城市服务极核,打造高端产业导入示范,金华城南新门户和新核心。

目前,金创绿谷(一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一期)项目规划范围主要分为三个建设地块,其中金开创新园区建设地块占地面积为21.87亩,浙中民企科创加速器建设地块占地面积为20.55亩,零碳体验区建设地块占地面积为40.2亩。(一期)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助力提升金华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发展空间支持,助推金华地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央创新区(南区)将沿金创绿谷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科研转化基地和人工智能展示中心,打造一条引领浙中的城市科创中轴线。”中交城市投资(金华)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永谦表示,根据产业规划,片区将围绕金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健康生物医药核心产业,招引龙头企业,集聚产业生态,打造与长三角协同创新的窗口,同时完善区域创新生态和人才服务,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立足开发区产业基础,我们还谋划了多块M0用地(新型产业用地),这也使中央创新区(南区)‘科创中心’定位更加鲜明。”金华金开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翠玲说。

加强要素保障,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政策解读】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及区内企业通过产教融合试点、“双元制”教育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允许各地区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园区及产业项目建设。

【金开探索】在智慧综合能源子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土建部分已完成,施工人员正进行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规划,中央创新区(南区)将建设3座智慧综合能源站,同时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车棚光伏以及充电桩,形成清洁能源制取和供应闭环。“通过集中管理和优化能源分配,能源站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初步预估一期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9700多吨,相当于种植1100多亩阔叶林。”陈永谦说。

在金华中央创新区(南区),绿色低碳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生活。随着交通路网、城市展示中心、邻里中心、学校等项目顺利推进,片区内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项目细节设计,绿色与生态的理念始终渗透于片区开发的每个环节。”金华金开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金冠介绍,新建建筑贯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探索零碳社区建设;提档升级三横四纵主干道路,增加内部支线,大幅提升交通容量;合理控制职住比例,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围绕“绿色低碳”,中央创新区(南区)积极打造“双碳”科技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中央创新区(南区)定位‘科创中心·智慧西岸’,我们有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技与绿色并行不悖的未来愿景,相信随着建设深入,湖海塘西岸有望逐步蝶变为金华乃至长三角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人居福地。”在金华金开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何旻轩看来,生态环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底与高端人才的隐形磁力场,对于提升员工幸福感、激发创造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地区升级的战略资源和强大支撑。”孙金能介绍,作为金华开发区科创资源集聚新高地,金创绿谷项目内规划了人才用房,同时开发区发挥金职大航空工程、智能制造、制药工程等学科优势,旨在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闭环机制,打造“人才共育—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教科人一体创新场景。(沈桦、吴璇、宋洁梅;图据金开融媒)

640 (1)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