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走进浙江金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漫山遍野的茶园随处可见,这里家家种茶,户户有茶,一片绿意盎然。近年来,武义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着力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结合点,为农户发展种植茶叶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车门春”茶叶合作社也受到了影响,山茶的销量较以往大幅下滑,但其负责人蓝有明并没有因此被击垮。这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华市人大代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政府和农商行的帮助下,我们的山茶已销往全国各地,茶农的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蓝有明是松阳人,受当地红火的茶叶市场“熏陶”,他很早就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前,他与柳城畲族镇车门村的蓝仙娥喜结良缘,于是他毅然辞去宁波企业里年收入10多万元安稳工作,决定和妻子一起回乡创业。
柳城畬族镇车门村的村民以种茶、种莲为主业,因看到当地茶叶资源的优势,回乡后,他从管理自家的两亩多茶山开始,“先试试,看看效果,可以的话再扩大。”蓝有明说。但由于旧时交通不便,曾是十里八乡知名的贫困村,茶叶销售更是种种难题。
为解决茶叶销路问题,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2011年,蓝有明向武义农商银行申请了第一笔信贷资金,在车门村办起了茶厂,成立了“车门春”茶叶合作社。
浙江武义浙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之初,武义农商银行充分对接,提供开户、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成为企业“开户首选银行”。蓝有明成功搭建“浙星农业·共富工坊”,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茶叶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实行统一指导、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解决了村民茶叶的销售难问题。现在,茶叶合作社社员已从最初的12户发展到176户,覆盖茶园面积8000多亩,预计实现村民人均月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2019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茶农的茶叶不停产、采购商的货款不到位,这让蓝正明的茶厂陷入了危机……就在蓝有明一筹莫展之时,武义农商银行“雪中送炭”,非但没有收回原有贷款,还给他增贷50万元,帮他度过难关。有了农商行的“及时雨”,蓝有明前进的脚步更加有力了,现在,他将厂房由原来的牛棚改为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添置先进加工设备,实现日加工鲜叶7500公斤,一举打出了品牌。
为了经营好茶叶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蓝有明邀请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茶叶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他在茶叶中融入畲族文化元素,打造了“畲乡”红茶品牌。如今,合作社每年生产“浙星红茶”200吨销往广东、山东、西安、内蒙、东北及全国各地,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浙星农业·共富工坊”成立后,武义农商银行持续加强与浙星农业、村集体、农业种植大户等的对接联系,聚焦“共富”阵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农户实行“一户一策”利率定价,同时向参与共富工坊生产、管理的群众提供配套专项金融服务,让企业和农户“引进来、留得下”;持续开展“共富专员”数字普惠大走访,进一步做好共富需求挖掘,有效畅通村企双向合作,为共富工坊内各方面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武义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茶产业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武义农商银行持续加大金融助力“共富”力度,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持续强化茶叶全产业链的融资支持,着力把茶叶培育为消费口中的“清香叶”,农民眼中的“致富叶”。今年以来,该行新增发放涉农贷款30.94亿元,惠及农户、农企42870余户。(包薇薇、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