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凤凰霓裳越山海”浙江丽水景宁畲族非遗的时尚破壁之旅

2025-09-29 21:22     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929102752

中国发展网讯 9月28日,当畲族文化传播大使、演员蓝盈莹身着“凤凰霓裳”,走上米兰时装周的街头,那袭华服瞬间成为全场焦点,游客们纷纷赞叹“Che bel vestito!”(意为“衣服真漂亮!”)

这不仅是一件衣服的亮相,更是一次“非遗活化+时尚跨界”的高光时刻,更是景宁畲族文化从“深山非遗”走向“全球符号”的破壁宣言。它生动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份破壁的底气,来自景宁对民族文化的深耕。多年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积极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依托文化与生态资源,锚定“把全域旅游培育成第一战略支柱产业”目标。如今,景宁已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市首家5A级景区城,跻身全国旅游百强县。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品牌正越叫越响。

针线织就千年韵: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

畲族服饰的凤凰纹样,是一个民族绣在衣袂上的飞翔梦。

曾经,畲族妇女用七彩丝线在土布上绣出凤凰展翅的模样。那些以蓝色为主调的“凤凰装”,既是节庆盛装,也是一部可穿戴的迁徙史诗——针脚里藏着翻山越岭的足迹,丝线间织着族群繁衍的密码。如今,这部“史诗”借由米兰时装周,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在景宁鹤溪街道东弄畲家田园综合体的绣房里,为了让“凤凰霓裳”既保留古韵又具当代气息,景宁携手丽水百名非遗工匠展开跨代创作:有人绣迁徙途中的鲜花,有人织凤凰起舞的姿态,最终这些民族记忆碎片在针线交织中汇成完整的畲族文明长卷。这场创作,是景宁推进“全国畲族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畲族彩带是隐秘密码。”畲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兰金美介绍。彩带编织技艺是国家非遗,绣娘将寓意丰富的彩带细细镶嵌在样衣上,经纬交错间藏着“一纹一故事”的集体记忆。

“凤凰霓裳”融合了彩带、银饰、畲绣等十项非遗技艺,让古老技艺“新生”,成为畲族与世界对话的直观载体。遥望科技团队借助“明星IP+非遗活化”经验,将制作故事转化为国际受众易懂的视觉语言,助力文化突破地域限制。

“这件衣服是几十个阿嬢们一针一线织的,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祝福。”蓝盈莹动情地说,“作为畲族儿女,我一直希望打破民族文化的‘深山壁垒’。景宁的邀请让我圆了‘带家乡文化看世界’的梦。”

“蓝盈莹将中华畲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与国际时尚风潮深度融合,让世界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传统技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畲族服饰的国际形象,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广度与影响力,还能带动民族地区服饰文化及相关文创、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三级教授夏帆在采访中高度评价这一“民族非遗+时尚”路径:“‘凤凰霓裳’融合畲族婚俗、畲族彩带、畲绣等10项非遗技艺,并非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传统文化密码的当代阐释。”

夏帆认为,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拥有4项国家级、21项省级非遗,可将此次活动作为起点,把传播模式延伸到畲族民歌、传统体育等领域,形成“多点开花” 的国际传播格局。

如今的景宁,非遗项目既守着民族根脉的古朴韵致,也焕发出与时代共振的时尚锋芒。藏在凤凰纹样里的飞翔梦,在新舞台上拥有了更辽阔的天空。

非遗破圈向世界:民族产业的全球突围

景宁畲依缘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批缀着畲族彩带和绣着凤凰纹样的环保布袋正打包启运,即将远渡重洋销往美国。“这些带着畲族文化基因的物件,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架首月,就接到了来自海外的订单。”公司总经理陈卫娟的话语里藏着掩不住的欣喜。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源自该公司与温州市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的巧思碰撞——将畲族彩带的千年编织密码,转化为环保布袋的独特肌理,让深山里的指尖技艺在世界市场上找到了精准坐标。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亦是华东地区独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的每寸土地都浸润着畲族先民的智慧。千百年繁衍生息间,畲族人民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织进彩带,熔入银饰,酿进节庆,积攒下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

这里建起了完整的非遗档案库,从畲族民歌的七声音阶到婚俗中的“哭嫁”仪式,从彩带编织的36种技法到银饰锻造的12道工序,皆被精心记录、妥善保存,如同为民族记忆筑起一座坚固的城。

如何让这座宝库在当代焕发新生?“畲”文创成了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彩虹桥。景宁始终在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广与营销上深耕细作,让沉睡的文化苏醒,让蒙尘的瑰宝焕彩,让悠远的声韵传扬。

“非遗+”的效用正在这里持续发酵:畲银工艺与现代珠宝设计碰撞,4件作品摘得“浙派好礼”桂冠;畲族古谣被谱上新旋律,化作流行歌曲在短视频平台掀起千万播放热潮;最具创意的是“乌饭焕新计划”,传统节庆食品被开发成便当、甜品,在“三月三”期间创下210万元的销售额。在畲乡古城,游客穿上畲族服饰、戴上凤凰头饰,以“公主”姿态定格倩影;非遗体验区里,游人跟着匠人学织彩带,亲手织就的思念可随快递跨越山海,抵达远方亲友案头。

目前,景宁全县生产畲族服装、服饰产品的企业主要有景宁畲乡玉山银饰品有限公司、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山凤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黄金美畲族服饰设计有限公司等9家民族企业,其产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包含畲族服装、畲族银饰等。景宁已成功举办六届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活动,并以培养“隐形冠军”为目标发展畲族服饰产业;发布《畲绣技术规范》《畲族服饰》市级地方标准,为地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近几年,全国70%以上的畲族服饰产自景宁企业,服装、头饰、手工布鞋、彩带等产品销往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

畲族服饰在米兰时装周的亮相,将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蓝盈莹身着“凤凰霓裳”的影像在海外社交平台刷屏,截至发稿,#蓝盈莹东方美学征服米兰#话题全网阅读量已近亿,景宁畲族服饰企业第三季度订单量环比增长30%。

山水铺展共富卷:文旅融合的共富实践

景宁的文化魅力,远不止于一件华服。

清晨的东弄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蓝仙兰的《敬茶歌》穿透竹林,游客跟着村民学泡惠明茶。这个仅有300余人的村落,完整保存着32项濒危技艺。通过“非遗+文旅”,古婚俗变成沉浸式演艺,竹节计时法成为研学课程,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在大均“畲乡之窗”,热闹的畲族婚礼吸引众多游客。鼓乐迎宾、竹舞踏青……游客扮作赤娘、赤郎,经历“杉刺拦路”“对歌闯关”等环节,在互动中读懂婚嫁文化。

从村落微景到全域画卷,景宁让传统触手可及。那云・天空之城的矿洞音乐厅中,畲歌与现代交响共舞,岩壁畲绣随旋律流转。千峡湖畔的畲乡古城,“公主巡游”拉开帷幕,银凤冠闪耀,竹竿舞节奏清脆,沿途彩带编织、惠明茶道展示,让古城成为流动的非遗展馆。游客可体验编织彩带、抛绣球,在欢笑中触摸非遗文化温度。

山哈大剧院里,《畲秀·千年山哈》以沉浸式叙事讲述畲族千年传奇,90分钟演出掌声不断。“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入民族灵魂的文化溯源。”来自法国的游客索菲说。

舌尖上的传承同样动人。小红书“美食地图”推荐半亩地餐厅的“畲乡十药膳”,将500多种畲药化为天麻不老鸭、茯苓馒头等养生美味,日均接待外地游客300余人。仙草谷中,60多种药草蓬勃生长,荒地变身畲药基地;城北工业园内,生产线将灵芝与畲药膳制成健康产品。景宁“600”展销中心年销售额达800万元,游客可亲手做药膳点心,带走黄精酒、九黑茶等产品。

抖音、小红书上,#畲族#创意妆#话题引发网友们仿妆,年轻市场被激活。景宁将畲族文化融入游戏、手伴、盲盒,开发5大类200余款文创产品。“凤妮妮&POPO崽”盲盒热销,与橘朵联名的彩妆盘上线即售罄。

2024年,景宁接待游客24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7亿元。今年1-8月,全域旅游人数1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6.8%。游客带走的不仅是伴手礼,更是对畲族文化的深深眷恋。

“从凤凰山到米兰,畲族文化走出博物馆橱窗,在生活中焕发生机,让更多人亲眼看见、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景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民族文化国际化传播,围绕‘挖掘深化、传播活化、创新转化’目标,在音乐、体育、舞蹈、服饰等领域开展基因解码,深化高校合作,借助数字科技与文旅融合焕新表达,向世界展示畲族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沈桦、徐丽雅、雷沈英;本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截图_20250929102724

微信截图_20250929102521

微信截图_20250929102459

微信截图_20250929102510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