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浙江义乌:机场公安“空地融合”治理模式,让“买卖全球”更安全

2025-09-28 17:5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52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在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有一座特殊的军民合用机场,也有一支以“融合”为基因的公安队伍,他们以“共治善治”书写空港平安新篇章。

在义乌这座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的商贸之城,空中门户的安全畅通关乎着千万商机的流动。守护在这里的义乌机场公安,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以党建联建、数智联通、空中联防、地面联动、区域联治为抓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空地融合”治理模式,让安全成为这座国际枢纽最坚实的底色。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530

三十余年坚守 与空港共成长

1991年3月,义乌机场公安的前身——义乌民用航空站派出所正式成立;1995年7月更名为义乌市公安局民航机场派出所,正式列入公安序列;1997年4月,更名为义乌市公安局机场派出所;2017年12月,更名为义乌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机构升格为副科级。

2019年建成全国中小机场首个应急联勤指挥中心;2021年获评金华市“红色示范所队”,并建成空防宣教基地;2021年 11月侦破“5.2”案专案组荣立集体三等功;2022年获评“净航护边”专项工作全国成绩突出集体;2023年获华东支线机场第一名;2024年无人机防御反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他们从几个人、一间办公室,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现代化指挥体系、高效协同的专业队伍。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544

创新“六融”法 破治理难题

义乌机场公安紧紧围绕“争创军民合用机场融合治理先进典范”的目标,以共治警务为基,以“六融”工作法(组织“融建”、力量“融合”、信息“融通”、安防“融控”、群防“融治”、服务“融优”)为体,联合15家单位组建“平安联盟志愿者”队伍,推行军警民联巡联查联处模式,实现重点区域治安覆盖;优化信息互通机制,提升联动响应时效;整合驻场资源,成立矛盾调解“施老师”工作室,有效推动纠纷化解。

实施以来,群防群治巡逻力量显著缓解警力压力,警情数同比下降32.5%,三年来调解纠纷180余起,化解率达100%,不仅让警务工作更高效,更让群众感受到了“义乌温度”。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555

小事见温度 服务显担当

在浙江省中小机场中,义乌机场公安率先引入临时乘机证明自助终端,办理时间压缩至30秒内;完善失物招领协作机制,建立“机场失物招领群”,地勤、保洁都是“找物能手”,找回率提升12%;优化交通管理,旅客平均等待时长缩短超30分钟,相关警情下降32%。年均服务旅客超241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9%。

这些数据背后是义乌机场公安“高效响应+温情服务”的生动缩影。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743

守住安全底线 护航机场发展

义乌机场公安通过强化“部门融合”,与驻场武警、属地特警等建立“三警联巡”机制,严格落实“五巡三见”要求,高频次开展重点区域巡逻,并组织红蓝对抗演练,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通过常态化开展风险“大排查、大起底”,隐患整改率100%,助力机场实现连续34年安全生产。

未来,义乌机场公安将围绕浙江“建设高水平开放强省”与“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紧扣低空经济安全治理、机场改扩建保障和智慧警务应用三大主线,持续深化“空地融合”机制,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空中通道保驾护航。(沈桦、吴晗超;图片据毛永辉,来源:义乌机场公安、浙江机场公安联盟)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800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751

微信截图_20250925095809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