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如何围绕“强富美高”总目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确保开好局、起好步?12月29日召开的苏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做好明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强化创新核心支撑、打响“苏州制造”“江南文化”品牌等重点方向发力攻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推动产业创新由“工程师时代”进入“科学家时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处于“核心地位”、提供“关键支撑”。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构建综合最优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要素的加快集聚,有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苏州将抓好创新生态构建,发挥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着力培育壮大上市企业,在创业孵化器、人才公寓等方面加大探索,建设更多好的医院、好的学校、现代化社区,搭建更多专业性“双创”孵化平台,加大各类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苏州将抓好创新源头供给,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大院大所科技合作,加快推进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太湖科学城等创新载体建设,有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探索把研发作为产业来做、把技术作为商品来做的有效路径,推动产业创新由“工程师时代”进入“科学家时代”。苏州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00家、遴选瞪羚企业300家,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让“苏州制造”“江南文化”同放华彩
外面看上去历史2500年,里面走进去体验2035年
明年苏州要把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发挥得更优、把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做得更特,全力打响“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和产业倍增计划。
明年苏州将启动实施“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的年度目标,引进培育更多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我市优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厂门”输出服务。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四大先导产业,发力培育第三代半导体、航空等前沿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新型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效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等数字经济发展。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苏州制造”品牌认证,让“苏州制造”引领最高标准、最优品质、最广市场。
江南文化是苏州的灵魂底色和精神基因。明年苏州将启动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不遗余力做好昆曲、评弹、苏工苏作等保护传承,古城既要精心保护好,又要开发利用好;外面看上去历史2500年、里面走进去体验2035年,吸引更多海内外艺术家、设计师集聚苏州,打造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世界设计之都。加快推动“运河十景”建设,提炼一批文化IP品牌。加强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在贡献长板、一体发展中增强“沪苏同城”效应
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率先实现同城化
苏州明年将更加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沪苏同城化”进程,加强重点领域协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苏州将主动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促进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省际毗邻区协同发展,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率先实现同城化。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加快沪苏湖铁路建设,推动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联合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及长三角核心高铁枢纽体系,在铁路、公路、港口、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接,建设与上海联动共生的功能性枢纽城市。深化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做优衔接配套。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等,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协同创新区,争取更多原创性研发成果在苏州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的最先突破、最优转化。加快与上海科教文卫体资源嫁接融合,深化沪苏民生领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携手打造“江南水乡客厅”。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建设、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创新南北挂钩合作机制。
构筑“投资高地”“消费福地”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提升经济发展效能
投资和消费,处于经济链条上的最前端和最后端,两者互相传导、互相影响,对于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将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发力招商引资,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扩大市场消费,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
苏州将确保明年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以足量的优质投资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精心谋划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招引更多央企、外企、民企功能总部落户苏州。实施总投资超1.5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内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苏州将进一步放大“双12苏州购物节”效应,加强与各大头部平台合作,培育苏州产品流通平台,引导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设立“夜间市长”“夜间区长”。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互动融合。
提升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以全力推动开放发展。苏州明年将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擦亮中新、中日、中德等对外开放金字招牌,深化昆台合作,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精心研究RCEP、CPTPP等国际经贸新规则,用好有关制度和便利化举措,拓展国际市场;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等各类试点试验,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做好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组织工作;聚焦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精准招商,持续开展“云”招商。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对外合作,办好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完善“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模式,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发展水平;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口岸和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强化中欧班列(苏州)向西开放战略通道作用。
探索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
让美丽苏州留得下观光体验,留得下创新创业,留得下家园记忆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位置。苏州将持续聚焦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加大城乡优质服务供给,建设美丽苏州,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始终做到安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州明年将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加快南京大学等高校在苏新校区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等在苏发展,推动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实施市急救中心、儿童健康发展中心、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二期等新建项目,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普惠型托育机构30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优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建成轨道交通5号线,稳步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和S1号线工程,完成城北路改建、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新一轮中心城区架空线入地整治和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程。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擦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品牌,厚植百姓的民生福祉。(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