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市郊和农村观众更爱看“科教片”

2020-12-25 10:15     解放日报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明年1月1日起实行,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推动本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共为观众送去8000多部优秀电影,累计放映公益电影30多万场,观众超2000万人次。在完成国家制定的“一村一月一场”的基础任务之上,连续14年超额达成“一村一月两场”,保障了郊区及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

 引进城市院线影片力度大

据市电影局日前完成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城市优秀影片获得农村群众的热爱,反映出郊区及农村电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在满足农村观众对影片类型多元需求的同时,科教片供片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上海的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通过上海农村、上海金山、上海浦东3条农村院线,在浦东、闵行、宝山、嘉定、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崇明9个郊区的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等场所放映,共设立固定放映点1647个,流动放映队192个,年平均放映数字影片约6万场,放映两年内新片比例为85%,年观影人次约400万左右。上海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已基本涵盖所涉区域的所有人群,基础网络搭建日趋成熟。

“十三五”期间,城市票房过亿的影片供应更多,农村电影供应在引进城市院线优秀影片的力度进一步加强。2018年至今年10月,上海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市场共计放映影片937部,放映城市院线票房过亿影片90部,占总量9.6%。这些影片包括《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中国机长》《飞驰人生》《无双》等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精品佳作。同时,城郊区域、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依旧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从影片类型来看,近三年上海农村院线所上映的影片十分丰富,涵盖城市院线市场主流的所有类型,战争、犯罪、动画、戏曲等类型广受群众欢迎。62部科教片占比6.6%,属于农村院线的一大特色,但这一比例仍未充分满足郊区及农村群众对科教片的文化需求。

 在自制片上进行相应探索

报告显示,从近年全国范围内的订购情况看,院线自制片中最成功的当属科教片,排名靠前的多为院线结合本区域群众实际需求制作的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科教片,如《农村安全用电小故事》《现代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等。如今,这种院线自制片已在农村电影市场占一席之地。市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供需矛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除在订购上向科教片倾斜外,还可鼓励有条件的院线针对当地群众需求,组织拍摄科教片。上海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各院线也应适当在自制片上进行探索,回应郊区及农村群众对优质科教片的诉求。

在“推动本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来自上海智库、高校、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和基层工作代表纷纷给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认为,《条例》作为本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全局性、综合性、基础性立法,为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要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广泛推动全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到位。专家建议,共建共享是上海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显著特点,未来要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强化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权益保障,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钟菡)

【责编:倪珺】
原标题:市郊和农村观众更爱看“科教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