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沈贞海
23人,来自公安、城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卫健等部门,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牢牢拧成了一股绳,携手奋战在京藏高速沙湖收费站(东出口)防疫卡口一线上;
2顶帐篷,登记区、隔离区、检测区、休息区,就是他们全部的阵地;
24小时轮班,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体温检测、查询旅居史和身体状况,排查活禽、动物等,不放过一辆“携菌车”,不漏掉一例“疑似”病患;
日均检查车辆约1300辆次,检查人员约4000人,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消杀作业,连续值守了5天4夜;……
高强度的疫情防控面前,卡口的每个人都如换上了钢筋铁骨,不畏严寒,不惧危险,用钢铁之躯把好石嘴山市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卡,用精神筑牢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
5天4夜,检查人次过万
阻隔疫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就是交通管控。根据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及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部署,该市关闭了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关卡,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卡口防疫工作组,全力把好疫情防控“输入”关。
作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联通外界的“东大门”,京藏高速沙湖收费站(东出口)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它坐落于5A级旅游风景区,是连接省内外旅游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广大游客通往景区的交通要塞。此外,每天固定往来的还有家在大武口、工作在宁东的石嘴山市市民车辆以及重型货运车辆。从1月27日设卡以来,此处卡口过往车辆5000余辆,过往人员超万人,卡口工作组24小时无缝值守,如上足了劲的发条。
王健是沙湖派出所的一名民警,1月30日早上9点接班后,就一直坚守在登记区,对过往车辆情况进行登记。“常住地是?”“从哪来?”“手机号码?”……他一边询问,一边在《石嘴山市疫情防控外来车辆人员登记表(卡口)》上进行记录,一页纸很快记满了。“设卡以来车流量一直较大,光昨天卡口一共登记检查车辆1353量,检查人员3437人,劝返外地车辆26辆次。今天截至目前情况看,车辆明显比前几日少了。可算是能缓口气了。”王健说道。
测温、防疫,确保疫情零“输入”
“您好!车窗打开,测下体温。”身穿防护服,脚上套着一次性防护鞋套,面带口罩的孙杰手持医用红外额溫计站在卡口车辆过往地段,对每一辆车上的驾驶员及乘客进行严格测温。他是沙湖卫生院副院长,早上8点半来接的班,要一直测温到晚上8点半。没有车辆经过时他就会将手塞进一个猴子造型的“暖手宝”里。“这可不是为了暖和,是为了保障‘电子体温计’的工作温度,提高检测精准度。”他边说边把手从“暖手宝”中抽出来,亮出手中巴掌大的医用红外额温计,“这种‘电子体温计’在室温5度以上才能正常工作,被测人员体表温度低也不行。现在室外温度处于零下,如果不用暖宝宝捂着就没法检测。”
来自平罗县农村合作经营管理站的副站长白惠民一丝不苟的查看着往来车辆的车厢及后备箱,“我们主要检查有没有携带活禽、动物的情况。今日凌晨1点时,就查到两个外地车辆,一个河南的,一个四川的,携带了宠物犬,我们都按规定进行了劝返。”
在工作区一侧有两顶帐篷,一顶是“流动党支部”,里面放着物资,也可供卡口工作人员休息,以及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另外一顶贴着“隔离区”字样。“对检测温度超过37.3的疑似人员我们都会安排到隔离区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温,同时通知120前来处置。” 顾海涛说道。他是沙湖派出所所长,也是此处卡口负责人。
舍小家为大家,共克时艰
沙湖派出所一共10名干警,卡点抽调4人,6人留守派出所,其中3人机动,另外3人值班处置警情、配合社区入户、跟踪外省回石嘴山人员等,警力严重不足,每个人都要48小时连轴工作方可轮休一日,相当辛苦。
在卡点值守的老民警吴宁国还有3年就退休了,30多年的基层民警工作落下一身病,可当顾海涛考虑他的身体情况让他在所里值守时,他却主动请缨要来卡口,“年轻人都上了,我咋能不上?”
教导员李仁刚刚在派出所值了24小时班,早上9点交完班后又马不停蹄来到卡口接班,还要再坚守24小时,到明天早上9点才能暂时休息。此时他被口罩遮掩的脸上只能看到一双通红疲倦的眼睛,但神情却很专注,正认真填写着车辆登记表。“从大年三十和家人见了一面到现在就再没见过。”工作间隙,说起近日来的忙碌,他不由感慨道,“我在防控一线,从年三十和家人吃顿团圆饭后就没回过家;我爱人是渠口乡分管卫生的副乡长,也天天扑在防疫一线。我们别说见面了,最后一次通电话都是两天以前,实在太忙了!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2岁,一直待在姥姥家。昨天孩子说想我了,趁中午吃饭时间视频聊了几句。”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小小的卡口,因为他们无私无畏的坚守,尽职尽责的奉献,化身为牢不可破的堡垒;每一个“堡垒”携起手来,用血肉之躯将疫病挡在门外,保护着一方平安,让石嘴山变得“百毒不侵”,从疫情爆发至今仍保持着“零感染”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