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名家

以雪为墨,共赴一场东方美学的精神远游

飘——洪潮山水画小品展即将亮相最美书店钟书阁·风艺术空间
2025-08-13 16:58     中国发展网

微信图片_2025-08-13_125932_023

中国发展网讯 盛夏炽热,笔墨生凉。飘——洪潮山水画小品展将于8月16日-22日在钟书阁·风艺术空间(上海泰晤士小镇)举行。

本次展览,是公共空间艺术展平台——风艺术空间推出的首位中国画艺术家与最美书店钟书阁的深度结合。这种合作不仅拓展了双方的艺术影响力,更通过空间、作品与观众的三维互动,构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展览以四十幅扇面雪景为载体,融合徽州文脉的深沉底蕴与沪上现代艺术空间的灵动气质,邀观众透过“飘雪”的意象,探寻中国山水精神中“乘物游心”的哲学境界。  

笔墨为舟:写意山水的精神摆渡  

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研究员洪潮先生深耕书画艺术四十余年,其创作始终围绕中国山水“以形媚道”的传统展开。在他看来,丘壑是“大地的呼吸”,云气是“天地的絮语”,而“飘”则是宇宙生机最精微的律动。此次展览以“飘”为名,既是对自然气象的凝练,亦是对东方美学“虚实相生”的当代诠释。  

飞银作花舞

飞银作花舞

洪潮以雪为媒,将道家“大化流行”的哲思注入笔端:雪落无声的静谧,暗合“道在蝼蚁”的玄机;漫山皆白的浑茫,呼应“天地不仁”的亘古;而雪花下坠的轻盈,恰是笔墨与道相遇时的“刹那通明”。  

扇里乾坤:方寸之间的宇宙观照  

扇面虽小,却承载着洪潮对传统书画形制的创新突破。他以“雪景”这一看似单一的题材,演绎出万象纷呈的精神图景——枯笔飞白似风雪漫卷,浓墨晕染如寒林深秀,留白处则化为天地无言的沉吟。风艺术空间策展人指出:“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家‘以心印物’的修行笔记,也是为都市人提供的‘清凉镜’,照见喧嚣中对澄明心境的渴望。”

皖山雪霁

皖山雪霁

跨时空对话:在“飘”中寻找精神的锚点  

风艺术空间将图书的展陈与作品的叙事共生,其通透的空间布局与《飘》系列山水小品的“留白意境”形成美学共振。洪潮作品中水墨的氤氲感在空间的灯光、动线引导下被放大,观众沉浸于“虚实相生”的东方哲学中。洪潮也认为,“飘”并非无根之轻,而是“生生不息的气韵流动”。这种美学理念与上海的城市气质形成有趣共振——沪上的热风与画中的寒雪相遇,恰似现代性焦虑与传统安顿之间的碰撞。

惊梦

惊梦

最美书店钟书阁·风艺术空间未止步于“场地提供者”,而是成为艺术表达的共谋者;艺术家洪潮亦未将展览视为单纯的作品陈列,而是拥抱空间的再创作。这种深度互嵌的模式,为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破圈”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既需要空间方的策展想象力,也依赖艺术家对媒介开放的勇气。

飞雪迎春

飞雪迎春

这个盛夏,不妨暂别尘嚣,在洪潮先生的笔墨雪境中,开启一场关于永恒与刹那、凝重与轻盈的精神对话。正如艺术家所言:“当我们在扇面上遇见一片飘雪,或许也遇见了自己未曾察觉的澄明。”

风-艺术空间

“风-艺术空间”不是传统的画廊美术馆,而是一种艺术展的新范式。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展平台。

“风-艺术空间”是藏在城市人潮里的惊喜——在书店、酒店、商场、高铁站、机场等处,艺术展融入这些日常生活公共空间,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风-艺术空间”艺术展的新范式,让青年新锐办得起展。让市民大众在日常生活空间看得到美。也突破了很多传统画廊美术馆展览人流稀少,开幕暨闭幕的囧境。搭便车、偶遇式,去发现美美未来,让艺术被更多人看见。

“风-艺术空间”撮合艺术家与城市空间,串起文化市场与产业生态﹣﹣让无用的空间,因艺术而有用,人流与艺流、无界生长,流量乘流量、蝶变出海量。

“风-艺术空间”致力于把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成一个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艺术新地标、展陈新范式、魅力新空间。

风生水起,惊鸿一瞥,她终将铸就永恒之美!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