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六十年一甲子,是个人命运的轮回,也是产业变迁的周期。当时针指向新的刻度,命运的齿轮便再次转动。10月15日,600余名“老汤齿人”从全国各地汇聚浙江金华,纪念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创建60周年。这不仅是一场温暖的怀旧聚会,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序章。
老汤齿的式微,标记了一个工业时代的落幕。但作为金华制造业的“黄埔军校”,它的精神火种从未熄灭。昔日播撒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片产业森林——从老汤齿出发,到汽摩配产业集群崛起,再到千亿级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平台成型,金华制造业完成了一场跨越六十年的链式晋级,真正把小汽配做成了大汽车。
山窝窝蹦出个金汤齿,“三线工厂”淬炼制造筋骨
1965年2月,来自宁波机床厂和杭州矿灯厂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携家属奔赴金西,支援建设汤溪齿轮机床厂。
“好人好马上三线”“舍小家为国家”。在老汤齿第一任书记邢化川带领下,300多名职工从城市来到汤溪安营扎寨。他们克服电力不足、供水困难、道路崎岖等重重困难,“先生产,后生活”,仅用三个月就完成迁厂。当年5月下旬,随着185台设备陆续就位,这座承载工业记忆的工厂正式拉开了生产序幕
在老汤齿的遗存厂区,一片保存完整的六连跨老厂房静静伫立。5吨行车锈蚀的钢索悬在半空,地面手推轨道车的车轨清晰可辨,串联起车铣刨磨的工序记忆。这里曾摆放着从德国、瑞士进口的精密设备,诞生了主销国内的CY6140A和主销美国的LG1643H两款主力产品,其性能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工业机床素有“工业母机”之称,堪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石。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省重点企业,老汤齿主要生产工业机床和机械传动基础元件——各种齿轮,为各大机械加工厂提供装备支撑,也孵化了金华不少工业企业。
“齿轮啮合误差须小于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老厂长张适秋对这一质量标准记忆犹新。从1984年开始,老汤齿推行“QPES质量否决制”——出现质量问题,责任车间当月奖金可能被扣除一半甚至全部。这种对精度的极致追求,让老汤齿生产的精密机床被机械工业部誉为“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其汽车变速器总成被评为部优产品,畅销29个省(区、市),老汤齿也成为华东地区精密机床配件维修中心。
“师傅拔尖、技术过硬、工艺高超、产品创新”,张适秋这样概括繁盛时期的老汤齿。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那时,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挤,穿上汤齿的黄色厂服就有一种自豪感。”到上世纪80年代,老汤齿职工发展到2000多人,塑造了金华机械工业的“筋骨”。
一鲸落而万物生,新枝生发重塑产业气候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大环境影响,老汤齿日渐式微,但它播下的产业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在金华这片工业沃土上孕育出崭新的产业生态。
“‘老汤齿’是金华制造业的‘黄埔军校’。”1996年,黄河清、吴月华夫妇怀揣在老汤齿积累的技术与梦想,辞职创业。从租借的两间厂房、一台二手机床起步,到2010年成功登陆深交所,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从零部件到总成、从单一赛道到多元布局的跨越。企业最初专注汽车变速器齿轮与轴类零件,逐步攻克总成制造技术壁垒,实现从商用车变速器到乘用车领域的双轨并行。如今,万里扬已成为国内变速器行业领军企业,持续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链,带动金华形成涵盖零部件、总成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汽摩配产业集群。
与万里扬竞逐全新赛道不同,郑福明选择接过老汤齿的接力棒,接手改制而来的浙江汤溪齿轮机床有限公司。他带领“新汤齿”坚持技术创新,其双端数控机床能在同一台机床上同时对两个零件进行磨削,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深受市场欢迎,成为浙江省经济型机床的标杆企业。在金华,像“新汤齿”这样的机床整机生产企业共有18家,还有约130家机床配件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金华机床产业的基础架构,虽然产业规模不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但其作为“工业母机”的地位不可替代。
一鲸落,万物生。在万里扬、今飞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金华汽摩配产业蓬勃发展。金华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汽摩配行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69.58亿元,同比增长60.32%;营业收入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72.76%,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增势强劲。
从老汤齿到“新汤齿”,从万里扬到整个汽摩配产业集群,金华的制造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产业接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创新基因升级制造版图
吴月华记得,1984年她大学毕业后进入老汤齿,操作的就是当时极为稀缺的计算机设备。这段“领先一步”的经历,为汤齿人开拓了独特的视野,更赋予了他们破局的底气。“‘老汤齿’专注研发、鼓励创新的精神,成为我们创业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吴月华说。
今年9月,万里扬成功试制新能源两挡自动变速器,通过智能换挡技术,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商用车续航与重载难题,将助推整个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10月,万里扬机器人行星关节模组首台产品下线,标志着企业在精密传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跨越,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距离万里扬厂区不远,零跑汽车金华生产基地总装车间里,机械臂正在精准安装车身部件。9月25日,零跑第100万台整车在这里下线,领跑造车新势力。零跑选择金华,既有创始人的家乡情结,更是基于产业基础的理性考量。
在金华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约6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五分钟产业圈”,构建了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在这个创新平台上,产业链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深度协同的命运共同体。2020至2024年,该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8.2亿元跃升至494.5亿元,实现连续四个百亿级跨越。今年1-8月,我市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55.8%。
推动产业平台不断升级的,还有像夏伟强这样一批从老汤齿走出的“厂二代”。夏伟强的父母是老汤齿职工,1990年,大学毕业的他被厂里尊重技术、鼓励创新的氛围吸引,也成为其中一员。不久后汤齿改制,他进入万里扬,继续投身技术研发至今,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在零跑、万里扬、今飞等企业的研发线与生产车间,不少像夏伟强一样的传承者,秉持父辈“毫米必争”的工匠精神,在新能源与机器人等全新赛道上书写新的篇章。
【手记】一脉相传“齿三代”
丁桂清不曾想,当年泡在老汤齿车间的岁月,竟悄然锚定了自己孩子的职业航向。其80后的儿子从国内名校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车企担任工程师,主攻发动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发;儿媳则在上汽研发中心从事自动驾驶技术及装备开发。新一代人,已稳稳接过了技术的薪火。
在金开金西智造园,一场新老交替也正在进行。金华市瑞胜齿轮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淑贤的妻子是“老汤齿人”,近期夫妻俩正着手准备让下一代接手经营。“年轻人更有闯劲,让他们来管理企业更容易接轨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陈淑贤说,他的女婿在工具制造行业工作多年,已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行家里手。
漫步在老汤齿厂区,厂房、水塔默然守望,与富有时代特色的标语一起定格往昔辉煌;创新的精神基因,却早已突破时空界限,深深融入新一代制造人的血脉,在金华的产业土壤中生生不息,推动着这片土地向着更高的制造梦想前行。
从“三线工厂”的机床轰鸣,到智能工厂的数据奔流;从“齿一代”的精益求精,到“齿二代”“齿三代”的向新而行,金华用一甲子印证:真正的工业血脉,从不会因时代更迭而枯竭。当万里扬的变速器与零跑的电机同频共振,我们听见了产业的强劲心跳。(作者:策划:李艳王春雷文字:许新云俞萍胡晨歆摄影:姜岚俞萍;据金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