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迢迢千里 金丹情深”浙江金华金东、四川甘孜丹巴对口交流结硕果

2025-10-15 16:0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84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金东与丹巴,相隔千里,却心意相连。”

晨曦微露时,金漪湖畔生机乍现,在2000多公里外的丹巴,山海和鸣,沃野新篇。从水韵江南到嘉绒明珠,千里之“援”的纽带把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和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紧紧连在了一起。

5年的对口支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两地在产业合作、项目建设、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交往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情谊越来越深厚。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623

重民生——以“金东所能”解“丹巴所需”

2021年,首批金东援丹干部人才奔赴高原,扎根教育、医疗、建设一线,传经验、带队伍、育新人,把东部智慧融入高原实践。 

在距丹巴县城5.6公里的墨尔多山镇,丹巴县高级中学的课堂正通过一方屏幕,与2000公里外的浙江课堂相连。“双师课堂”打破了地理阻隔,让浙江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屏幕实时输送。

三年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副校长金惠忠作为“组团式”教育帮扶校长来到丹巴,促成51对师徒结对,建成8个名师工作室,为丹巴培育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高质量本土教师队伍。在两地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下,耕耘结出硕果:2025年丹巴县高级中学首届“树德班”36人参加高考,特控线上线11人,本科上线35人,上线率97.2%;全校参加高考119人,本科上线80人,较2024届增长92.5%,优质教育资源在高原真正扎下了根。

援丹,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2023年8月10日凌晨5时许,一辆发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救护车疾驰驶入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

4小时疾驰,400公里生命护航,救护车在盘山路上飞驰。金东援丹医生楼晓锋在颠簸的车厢内一面沉着施救,一面安抚患者。由于送医及时,加上一路的有效急救,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天即接受心脏支架放置手术,顺利出院返程。

这样的生命救援故事,在丹巴并不少见。首例“子宫次全切术后宫腔镜下残端病灶切除术”、首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各项制度及抢救流程规范……金东援丹医生们带着精湛医术和满腔热忱来到丹巴,通过分批派驻专家、技术传帮带、资源下沉等方式,让高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棠棣花开,枝叶相扶,为丹巴人民解难题、谋幸福的举措,还体现在更多方面——

6所学校、5所医院、17个村社结对共建,织密帮扶网络; 

200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28户家庭走出困境;

300位残疾人得到关爱,肢残患者有了专项救助;

1500余万元款物,从金东汇聚,流向丹巴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

一件件暖心窝子的援丹实事,让丹巴群众一次又一次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812

拓路径——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

在丹巴县甲居镇聂拉村“美人脆”苹果基地,果农们正忙碌地将苹果装箱,随后启程运往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分拨、销售。

自金东与丹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双方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生产端、运输端、销售端共同发力,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采摘、销售难题。

大踏步“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依托金东市场资源,打通“金农好好”等10余家经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产销体系,推动消费帮扶超5000万元。同时还积极挖掘“美人脆”苹果、藏香猪、野生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召开产品推荐会,把高原味道端上长三角餐桌。

产业,让山水生金。金东人深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每天在家做两三个小时中国结,现在买菜钱有了,给孙子买礼物发红包的钱也有了。”提起金丹巾帼共兴工坊,丹巴巴旺乡德洛村村民三朗仁青竖起了大拇指。

在丹巴,越来越多女性有了稳定收入,眼界变得开阔,生活更加自信。她们带着浙江传授的编织技艺和电商火种,以“家门口”的工作台为阵地,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生活。浙江驻丹工作分队与丹巴县妇联携手推进的“指尖项目”,让4000余名丹巴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更培育出50名“土教授”级编织能手和2000余名本土技师。

这是产业的深耕,更是希望的播种。五年来,金东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让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批批产业加快成势,一项项实事惠及百姓,高质量推动金丹对口工作走深走实。

丹巴县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加工和仓储物流园项目——丹巴县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项目在墨尔多山镇卡桠桥村“拔地而起”。目前产业园已入驻大小企业7家,打通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及销售、物流的全产业链,有效扩大丹巴县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858

强对接——搭“金丹桥梁”促“双向同行”

东海之潮涌向雪域高原,五年时光在历史长河中虽如白驹过隙,却足以让真挚的情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去年国庆假期期间,丹巴县文化交流团队来到金东区开展文化交流。在岭下镇坡阳古街,交流团成员们身着特色民族服饰,以嘉绒藏族舞蹈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现场掌声不断,不少观众更受邀上台共跳锅庄舞,气氛热烈。

“金东人的热情给了我勇气,能够在金东展示家乡的歌舞文化,我感到既自豪又荣幸。”2023年嘉绒藏族风情节选美大赛“金花”贡秋拉姆表示,古街风貌与金东文化令她流连忘返。此次交流是金东与丹巴对口交流的又一次亲密互动,进一步推动了两地文旅交融与情感共鸣。

今年8月,这份跨越山海的互动在金东延续。“金丹共育石榴籽 同心浇灌团结花”丹巴县2025年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金东区八婺石榴红研学基地举行,两地青少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体验中收获成长,成为金丹协作的见证者、民族团结的促进者。

而真正考验情谊的,往往是在风雨来临之时。当“6·17”“7·4”洪灾肆虐丹巴大地,金东援建力量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与丹巴人民并肩作战。2900万元重建资金迅速到位,6个避灾安置点拔地而起,多条进村道路同步提升——这些数字,是金东速度与担当的铿锵誓言,印证了两地人民患难与共、坚定前行的非凡意志。

历经风雨洗礼,希望的种子终将结出硕果。五载耕耘,金东在对口支援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成绩斐然——2024年在浙江省对口支援甘孜州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三,获评“优秀”等次;“藏家巧娘”“教育帮扶”“消费协作”等特色项目成为全国对口支援的“金名片”。

展望未来,新的蓝图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2025年,随着四川省巾帼振兴工坊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丹巴,“产学研游”一体化链条不断完善,物流园区持续升级,中藏药材规模种植、绿色矿产有序开发、来料加工集群扩张等立体产业矩阵加速成型。这些举措让丹巴的生态资源真正“流金淌银”,使绿色动能持续释放金色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大渡河水奔流不息,如墨尔多山巍然长存,金丹两地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创实绩。绵延千里,金丹帮扶之藤上必将再结丰收之果。(沈桦、金东轩、严昭睿;据金东区融媒体中心、金华市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650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800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921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910

微信截图_20251015102935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