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生态绿肺”引客来:中外作家齐聚浙江丽水莲都

2025-09-25 16:4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40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9月22至23日,浙江丽水莲都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土耳其、伊朗、埃及、马来西亚、希腊、尼泊尔、孟加拉国、韩国等国家及中国的作家组成的“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团队,在这片被誉为“生态绿肺”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学对话。他们行走在畲族村寨与千年古堰之间,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

老竹畲族镇: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9月22日,在老竹畲族镇,作家们的感官被彻底打开。畲族山歌不仅是一种欢迎仪式,更成为了沟通的桥梁。伊朗Great Media传媒公司总裁麦赫迪·扎尔扎德用视频录下了独特的少数民族迎宾仪式,他感慨道:“旋律中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情感,即使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随后,作家们品尝宝塔茶,兴致盎然加入竹竿舞的体验,感受莲都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工坊,作家们打麻糍、体验彩带编织和苔藓微景观制作,大家乐在其中。科幻作家宝树对苔藓微景观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微小的苔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循环与科幻作品中构建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彩带编织则让作家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型——非遗传承人钟银英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技艺,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正通过文旅融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畲族婚嫁表演成为活动的高潮。被选中扮演“新郎”的普德在完成“拦路对歌”等环节后兴奋地表示,“我来自尼泊尔,这场表演让我看到了文化之间的共通性。民俗虽然形式各异,但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畲族婚嫁表演不仅是一场文化展示,更将莲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的文旅产品。

古堰画乡:自然与艺术的水乳交融

次日,作家们转赴古堰画乡。这里不仅有始建于南朝的通济堰,还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中国台湾作家陈天慈漫步在古街上,欣赏着沿街的画廊和工作室,“这里的艺术氛围非常特别,自然风光与人文创作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

来自韩国的朴努力,主要研究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来到莲都后,她被古堰画乡的宁静打动,“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这样一处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这里的古樟、流水和青石板路,都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感。”而致力于推广中国网络文学的孟加拉国安帝丝则对莲都的文创产品印象深刻,“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是非常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

文化出海:从莲都走向世界的文学叙事

让海内外作家走进莲都,正是莲都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的重要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莲都将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让作家们成为莲都文化的传播者。

据悉,莲都区正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在TikTok、YouTube等平台上,莲都的文化故事正以多种语言形式传播;而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则为莲都文化出海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

采风活动虽短,却在每位作家心中种下了莲都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在未来开花结果,将通过文字、视频等多种叙事形式,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莲都。从畲乡山歌到古堰流水,莲都的文化魅力正借助文学的力量,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旅程。(沈桦、丹婷、郑丹;图据莲都融媒)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418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433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445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409

微信截图_20250925094508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