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浙江丽水举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新闻发布会

2025-08-14 15:4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8月13日上午,浙江省丽水市召开丽水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丽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丽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楼志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世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蔡毓良,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关勇刚,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锦杰,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国军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雷蕾主持发布会。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20多年来,丽水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排名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跻身前十的地级市,全市GDP年均增速超过10%。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充分吸收丽水试点经验,全球气候变化巴库大会发布的“国际城市碳中和指数”以“丽水指数”命名,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丽水实践正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image.png      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一起来看丽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全面推进生态治理提升工程

20多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丽水”建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环境治理攻坚;构建全域生态管控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物联感知+基层治理平台,形成市县乡三级,“天眼+地眼+人眼” 三位一体的生态数字监测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智慧监管”四维机制,高标准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864.9平方千米,成为“中国山水工程”典范样板。

图片

 聚力打造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丽水市把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确定为事关丽水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大花园标准体系,率先实施“增花添彩”工程,9县(市、区)全部创成省大花园示范县;举全市之力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国家公园“丽水样本”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实施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靶向推进中心城市及“三个区域”环境整治,片区化谋划实施大花园十大标志性工程,协同开展“暖心城市”“拆围透绿”“增花添彩”等,全市共打造花园乡村613个,精品花园庭院210个,持续推动大花园从秀丽本色向璀璨靓色提升。

图片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丽水市秉承“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出台全国首个山区市GEP核算地方标准,实现绿水青山可度量;建立全省首个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率先探索森林碳汇、取水权等15类产品交易,实现绿水青山可交易;建设具有丽水特色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率先走出以“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同步推进全国首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改革,实现绿水青山可变现;出台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指南,首创生态信用体系,上线“绿谷分”应用场景,推出“生态信用贷”“生态抵(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实现绿水青山可抵押。

image.png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机制

丽水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市生态文明委员会,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探索地方生态立法,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系列制度,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在丽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控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社会公众参与,建立志愿者队伍,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图片

发布会上,丽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市气象局分别围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及应用、山水工程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改革赋能“两山”转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等方面的举措成效,一一进行回答。

01生态产品增值溢价新探索完成全国首单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评估

丽水市发布《丽水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与应用指引(试行)》,以VEP(某一特定地域单元生态系统,在一定评估期内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增值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在引导生态产品增值溢价和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松阳县围绕传统村落开发利用方向,完成全国首单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竹源乡横岗村生态资产权益交易938万元;云和县则围绕云和湖区域,探索基于文旅项目经营开发的VEP评估,应用于绿色金融融资。

02瓯江山水工程让美丽丽水进入全球视野

高质量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天生丽质”迈向“治理提质”道路上迈出历史性一步。坚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864.9平方千米,打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样本,湿地修复、农业共生、废弃矿山活化利用等一批具有丽水辨识度的典型成果得到全球广泛认可。2022年,瓯江山水工程助力“中国山水工程”获评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并作为典型案例亮相 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2024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2025年,瓯江山水工程湿地修复案例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实践,并作为重点宣介的五个案例之一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

0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全省第一

丽水市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双进全国前十的地级市,在守牢“金饭碗”道路上迈出标志性一步。将76.69%国土空间划为生态优先保护区,创新建成全国首个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排名全省第一,PM2.5十年降六成、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100%,“国际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上发布。

04金融改革赋能“两山”转化

丽水市自2006年以林权抵押贷款破冰农村金融改革实践,2012年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2022年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20年来,持续创新形成了确权确质、价值评估、抵质押贷款、交易流转等多位一体的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体系,已实现13种生态产品可抵质押,相关贷款余额达286.16亿元,在破解生态产品抵押难、生态发展融资难的“两难”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金融支持集体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的实践被全国推广,成功破解水资源金融属性激活难的“取水贷”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首,今年又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市之一启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发展路径探索,为全国贡献了金融落实“两山”理念的“丽水方案”。

05“气象万千”里的生态变现密码

2023年丽水被列为全国首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建立核算标准,做深“气象+”的文章,推出了气象景观预报等17类预报产品,打造10条气候旅游线路,建成20余处体验营,获评“气候养生之乡”“全域天然氧吧”。松阳县、景宁县、云和县、青田县等围绕品质农业开展“气候好产品”“节气名品”等认证,推动建立气象指数保险,完成24个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市气象局联合国网共建“电力气象实验室”,积极探索风、光、水、抽蓄全链条气象服务。联合金融部门创新推出“气候助企贷”等气候金融产品,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气象方案”。

图片

持续讲好“两山”实践的“丽水故事”,让“绿色发展标杆地,秀山丽水活力城”,成为浙江丽水闪亮的城市名片!(沈桦、麻凯程、林坤伟、雷宁、贾恒;本稿图片据丽水新闻传媒中心)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